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之我见

 

【作者】 张秀芹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之我见


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第一小学 张秀芹

  【摘 要】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我是一名从教28年的农村语文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我正尝试着让我的学生在欢乐中写作文,在快乐的作文中成长!我深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件很棘手的事,这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

  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生活感悟等方面都比较差。因此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便成了一件棘手的事,这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8年的语文教育教学中,为了使孩子们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孩子们从身边小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孩子们的习作才会越写越灵活,才能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孩子们写作水平的能力。我主要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从“我”写起,激发兴趣
  “我”是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一定的时间内,应该非常清楚。因此对于刚进入习作阶段的孩子们来讲,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首先,写“我”所做。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事有很多,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路上,街道等地做的有意义的事。
  其次,写“我”所见。“做”是自已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更多的事,比如,有人物的活动,有动物的活动,有景物的变化,有事物的发展……。再次,写“我”所想。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而且可以说,其思维无时不有。就学生来说,每天不知要想多少的事,虽然有些事很简单,很平常,也有的事很无聊,但总会有些事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引导孩子们去想,去思,慢慢牵引到习作中来,孩子们会觉得写作文很快乐,也很乐意去写,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习作的想象力。
  给孩子们的练笔“唱”赞歌。在学生的习作里,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去发现孩子们习作中的闪光点,表示肯定、赞扬他们。孩子们也会为自己创造出来的闪光点而感动。在教学中,我也常常被他们精彩的语句所打动。有一次,让学生描写小草,我的学生是这样写的:“那些可恨的杂草,密密层层地长在爸爸的棉花地里,那纵横交错的草根爬满了爸爸的双手,分不清棉花和草藤。”我在想,这样的语句,也只有下过地里的里孩子才有的感触。
  农村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但由于他们阅读量少、见识浅、词汇积累少,往往提起笔就感到不知所云。老师就得想办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寓教于乐,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将作文内容设计成小游戏、小观察、小调查、小实践等活动,让活动渗透到习作中,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感悟,在感悟后写作,玩中带写,写中带玩,写中再现玩的乐趣,写作便成了一件乐事?,这样,学生的信心有了,对作文也有兴趣了,让孩子们在熟悉的事物中找到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爱看书、勤积累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再让他们自己练习,对孩子的习作会有很大的帮助,我想,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等应该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活水源头”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从“我”写起,激发习作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二、从基础抓起,多写多练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农村的生活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真实的校外课堂,春暖花开,春种秋收……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没有做到留心观察,所以写作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也难以将事物写具体。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至关重要,学生作文才能做到有序、有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和父母一起种蔬菜、捡棉花等,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会洗衣服、扫地、做饭等家务活,当学生写《第一次……(做饭、捡棉花等)》作文时,写作就能得心应手。其次,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比如,每当过端午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让学生说说这个节日的来源及人们如何过这个节日或自己过节时的心情等,并写一段相关的话。让观察——说话——写作融为一体,循序渐进。最后,要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比如,我在上《猫》一文时,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观察并描写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让孩子们学习作者写作方法写一篇有关动物的练笔。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能激发孩子们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更直接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加强学生普通话能力训练。
  我校是民汉合校,我们班里的学生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很多学生受家庭语言的障碍,用普通话交流有一定的困难。普通话也仅限于上课的40分钟与老师对话,课间与同学、家长都是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以至于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学生总是不知如何把一句话写通顺。作为教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做到循循善诱。小学一、二年级就应加强字、词、句的说话训练,并让学生学会写一句简短的话;三年级开始让孩子逐渐学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片段。使学生牢固掌握字、词、句、段的运用。学生掌握好了字、词、句的运用,也就下好了作文这座万丈高楼的奠基石。其次要加强学生普通话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学习和交流的习惯。如:学会评价同学的习作,并能试着说明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哪个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优美……同时要学会做笔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要注重语文教材每单元中口语交际的训练。
  三、评价习作,灵活多样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学生又不能很好地自行修改作文。因此,修改学生作文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方法一:教师修改。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应以“赏识”为主,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喜欢表扬的心里特点,修改学生作文要采取“多就少改”、以赏识为主的原则。教师修改时应采取先修改学生草稿,再让学生誊写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在誊写作文时及时发现自己所写的错别字,对比自己所写语句与老师所修改语句的不同,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等,最重要的是誊写在作文本上的作文已是一篇较成功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传统的先让学生誊写作文,再让教师进行修改作文的弊端是:教师对作文进行修改后,有的学生根本不看自己写错了哪个字,语句错在什么地方,甚至教师修改的内容多一些,他们就觉得自己所写作文一无是处,丧失了写作兴趣。因此,教师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的批改是激发学生写好作文,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方法二:教师多次帮助学生修改作文后,逐渐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孩子们在写作中出现语句不通顺、词语搭配不当等现象,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找出这些问题并学会正确修改。学生自主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三:加强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要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
  小学生习作能力要得到提高,这需要一个长期积累、训练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飞跃提高的,循序渐进,多写多练,学生才能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语文老师都在努力地尝试着。而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孩子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众多因素的原因,他们写作时觉得困难重重,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我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正在农村作文教学这块净土上不断地寻求,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让我的学生在欢乐中写作文,在写快乐作文中健康成长。

  • 【发布时间】2016/6/21 17:32:06
  • 【点击频次】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