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作者】 祝月婷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祝月婷

  【摘 要】 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角色出现了变化,即学生开始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更多的是组织教学以及教学引导,秉承新课标中的理念开展教学。
  【关键词】 高效课堂;兴趣;素养

  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我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教越迷茫啦”。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彻底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实践告诉我们,课改最关键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必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变“竞争”为合作,注重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封闭”走向开放,强化语文同各学科、同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理念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汲取历史文化的精髓,培养健全人格,提高文化品味,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推行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科自身的要求,对突破“科学主义”教育观的桎梏,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起来,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谈谈我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学目标从单纯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转向情感、能力、审美情趣的同步发展。语文课堂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放语文课堂,实施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阅读教学返璞归真,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语言文化修养课。平时,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丰富的课外阅读作业,《红楼梦》、《三国演义》、《大卫。科波菲尔》,《古文观止》,唐诗宋词鉴赏文章。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我还让学生观看电视《易中天评三国》、时事评论等栏目。日常课外阅读,我们选择了《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论语》简易本阅读,学生独立完成,我给予点拨;语体文有《高中生》、《学生、社会、家庭》杂志。这些语体文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材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我还组织学生订阅了《杂文报》,《看天下》等。选读名著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砭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了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而“交流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如果没有了岸的约束,就会左冲右突、肆意泛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既要让这河水滚滚向前,又不让它冲出了堤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我的学生中不少来自不同乡镇中学,有少数学生交际不广,阅历不深,在公共场合说话时大多表现出木讷神态,仪态欠佳,或是脸红耳赤,抓耳挠腮;个别敢说的不是音量低、语音含糊,就是语句不连贯、辞不达意、缺乏条理。难免会出现课堂只有个别学生参与而课堂气氛冷淡的情况。而这时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但由于“交流式”教学讨论的次数较多,难免有时会出现课堂喧闹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弄清产生喧闹的原因,组织好课堂纪律,保证对话正常有序地进行;当学生各执已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下时,教师要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正面碰撞。学生对话时对问题的回答,对某种观点的见解,固然有独特透彻的时候,但大多数时候是不成熟的,如不全面、尚未完全正确或者只停留在表面。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启发学生继续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加以改进。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交流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学生。
  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新的天地、新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要我们用心体会,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放出眼光,大胆探索,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能手。

  • 【发布时间】2016/6/22 15:44:34
  • 【点击频次】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