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作者】 易华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 易华英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本文丛营造课堂氛围、指导学法、放手操作、小组合作、注重实践等方面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学常常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的演练习题。这样,学生对学习数学变得枯燥无味,甚至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学生难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转变了观念,教学中转变了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试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谈一下体会。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让学生们自由的把圆柱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后在解答。学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有的见解甚至是我始料未及的。整节课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指导学法,使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一起去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的认识”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掌握学习方法:(1)旧知联系:让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除法的意义为学习新知铺垫;(2)抽象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概括出比的意义;(3)归纳学法: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归纳出学习的步骤:第一,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第二,找到相同点总结新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数学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另一方面他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他应成为共同成员之间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善于创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成了“百花斗艳,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天地。
  三、放手操作,培养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知识的构建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如教学《分数初步认识》的“几分之几”时,教师在讲完之后,让学生用纸折出,并用阴影表示,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让学生通过说折的方法,然后说出所表示的分数的意义。又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通过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如,学习《厘米、米的认识》时,低年级学生对长度单位缺乏感性认识,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米尺、卷尺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课桌边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和宽等,通过动手操作,多种感官互相协调配合,使学生对厘米、米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中自主探索新知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时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知识的时空,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去获得知识,去学会学习,同时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小组合作,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供舞台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沟通。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构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倡自主、参与、竞争、合作的学习意识,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
  五、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因素,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数学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应当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讨论,激荡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6/6/22 15:49:58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