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

 

【作者】 安翠微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 安翠微

 

 

  【摘 要】 历史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构成,是高中生爱国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高中生价值观及人生观重要的形成关键,随着教学的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发展需求,讨论式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补充,也广受师生好评。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法

  历史学科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爱国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高中生正确价值观及人生观形成关键所在,随着学生自学意识增强和分析能力提高,讨论式教学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相比,该教学方法更能有效开发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双发展,并培养学生独立性与个性特征。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也是讨论式教学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设立疑问,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知识点分布情况,同时了解学生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设置富有层次性的问题,达到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效果。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能提高课堂讨论的深度、效果,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否则,讨论就像在演戏,流于肤浅的形式,失去了讨论的意义。问题设计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基础。如果话题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或者脱离学生实际,会失去讨论的意义,因为讨论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教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内阁是否是变相的宰相制度?明朝内阁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这样学生准备时就会搜集大量的资料,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同时设计的问题要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讨论、探究的积极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
  课堂讨论过程中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与传统教学完全由教师掌控课堂不同,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先明确教学任务与目的,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简要的概述,接着进行组间辩论,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好合作讨论小组
  在进行课堂讨论前,需要建立好课堂讨论小组,一般以4人为一个讨论小组,教师在分组前要根据学生历史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强弱情况进行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能力相当,优势互补,男女搭配。在教学时间中,教师应要求每组成员相互尊重,不能因为小组中某个成员能力较弱而嘲笑,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鼓励他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小组中成员表达能力较弱的,可以多给这类同学课堂发言的机会,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相互提升。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节中,教师可以由全班学生自由选择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爱国将领、普通中国工农学生、爱国民主人士四个群体,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的问题为:面临当前的国家形式,作为各类不同群体的你们,将会采取什么行动?能否拟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接着,让学生经过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如选择学生群体的就给出了上街游行、演说、报刊发文等实施计划。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学生思维意识,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拟定好讨论题目
  高中历史内容详尽,知识点众多,但是并不是每个知识点及每个历史事件都值得深入探讨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讨论的话题一定要仅仅围绕课程内容的重点,选取有价值的内容,使得讨论结果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问题的设置应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果难度太低,讨论的价值无法体现;而如果难度太高,就会脱离教学实际,学生难以开口。另外,在问题的设置上应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应局限于某一具体答案,可以是多种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比如,在学习“唐、元两朝”时,题目设计上就不能设计“唐朝与元朝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要针对某一点进行设计,比如此类问题“唐朝和元朝在两个朝代在经济与文学上分别有哪些发展?”这样,教学的重点就能突出出来了。
  3、把握好纠错时机
  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会局限其思维水平,使得范围一旦扩大,思维上很容易出现偏差与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对于学生的理解或者想法应进行正面的评价,即便学生的内容与课程实际有较大偏离,也不能横加指责,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思维回归到课程教学实际中来。在纠错前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时间,将自己的观点、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通过倾听,在学生回答完成后,针对学生思维误区进行纠错。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程内容时,对于问题“辛亥革命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活动,这个观点对吗?”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正确的,并且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然而有的学生在阐述该观点时,只是谈到了反封建方面的观点,并没有指出反帝的概念。对此,教师应在认真倾听学生的阐述后,进行相应的评价,首先肯定学生的认真思维,然后对学生阐述的反封建观点进行点评,给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接着在指出学生反帝观点上的缺失,让学生对内容中提到的《辛丑条约》认真阅读,学生就会形成“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这一观点,因此,辛亥革命不仅是反封建革命活动,同样也是成功的反帝国主义革命行为,这样既帮助学生补充思维上的不足,又丰富了课堂讨论氛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困境,引进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只有积极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将讨论式教学方法合理的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才能够补充课堂内容的不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中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设置合理的讨论话题,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先明确教学任务与目的,建立好讨论小组、拟定好讨论题目、把握好纠错时机,最后,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 【发布时间】2016/7/4 16:19:46
  • 【点击频次】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