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试析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整合

 

【作者】 魏占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试析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整合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 魏占梅

 

  【摘 要】 课改后的新版教材,是以模块为结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其特点是内容精练、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但每种教材都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新课标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重新构建相对完整的历史教学体系。本文试从历史模块间整合、不同版本课程整合、选修与必修模块整合三方面作一论述,提出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新课程;整合

  课改后的新版教材,是以模块为结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其特点是内容精练、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但每种教材都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新课标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重新构建相对完整的历史教学体系。以下是我对新教材所作的一些处理:
  一、注意历史模块间的整合,加强因果联系,构建整体历史
  以人教版历史必修课程为例,新课程以模块加专题是为了教学研究的需要,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历史。要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历史全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就要将必修三个模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合。如此才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把握历史发展的全貌,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性质、特点与规律。
  比如我们学习必修(I)“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这一单元时,就要学会从必修(II)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的形成和发展”中认识感知其建立的经济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三个历史事件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热情;从必修(III)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认识感知其建立的思想文化背景: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几个方面,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武器。
  再比如我们要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要将历史必修三个模块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关内容,包括历史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Ⅱ)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时若想全面了解古代政治体制,还要将必修(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中外联系比较。
  二、重视不同版本课程整合,兼收并蓄,优势互补
  目前出版发行的四个版本的历史教材,都是根据<<历史标准>>编写的,虽然选取的主要史实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各个版本的侧重点便有较大差别。以人教版和岳麓版为例予以说明:  
  关于人教版:
  1、 教材的编写按照课标的九个专题以九个学习单元的形式呈现,学习中外政治活动的概况,了解其演变的基本规律并探究一些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编写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少了一些作者的主观评论,但还是特别注重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导向。
  2、 教材文笔简练史料翔实。人类几千年的政治活动错综复杂,但教材突出主题,基本上展现了中外政治史的主干。“学思之窗” 、“资料回放”、 “历史纵横”等栏目是正文的补充与延伸,不仅提供了史料更有助于师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
  3、 图文并茂。许多珍贵插图、照片使教材增加了浓厚的历史感。
  问题:
  1、 理论性太强,缺乏感染力
  2、 缺乏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和对历史的反思。如对对西方的政治,只有近代部分,对现代史的内容几乎没有涉及(课标)
  3、 有些内容未能完全达标。例如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只是轻描淡写,对国际不同力量的联合,对广大华侨对抗战的经济援助等都只字未提,这不利于学生充分认识全民族的共同抗日。
  4、 容量太大,主线不突出。
  关于岳麓版
  1、 教材的编写能较强的体现课改革精神。整合力度大,采取中外史混编、将课标的九个专题整合为七个单元,给教师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的对比学习。
  2、 文字表述精确,较生动。知识含量高,详略得当,对初中的已有知识尽量简化。
  3、 时代感强,加强了与社会发展和科技成就的联系。
  4、 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每一单元总结都编制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5、 课前导言提问、课文中的思考题和课后的自我测评等内容都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问题:
  1、 学科性不明显。没有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很多内容象是在讲政治而不是政治史。
  2、 知识联贯性不强,显得太散。
  3、 教材的有些内容与课标不符,有些课标要求的教材只是简单的处理,有些大篇幅阐述的内容,课标又没有要求(如第11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由此可见,几个版本的新课程处有特色,各有优点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可先研究课标的要求,然后再阅读、比较各个版本教材,这样对全面、深入理解课标,把握核心内容有较大帮助。同时,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色,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善加利用,以博取众家之长。
  三、加强必修与选修模块的整合,温故知新,取长补短
  历史选修模块是对历史必修模块内容的深化,其内容比必修模块全面和细致,具有更深的理论高度。因而我们学习选修模块时注意与必修模块的整合,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这两种模块的教学内容。我们通过认真阅读与研究可以找到很多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对应关系: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有以下专题与必修模块的有关内容相对应:第2课:走向民主政治对应必修(Ⅰ)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对应必修(Ⅰ)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选修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对应必修(Ⅲ):第15课:理性之光;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对应必修(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等等。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深刻地领会到,高中历史新课程由于其新与编排体例,给我们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我们学会整合课程资源,包括整合课程内部、必修与选修模块之间、不同版本课程之间以及新旧课程之间的教学资源,这样既能帮助我们充分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又能帮助我们温故知新,还能帮助我们构建整体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当然这项工作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整合与选择的标准,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

 

  • 【发布时间】2016/7/4 16:20:44
  • 【点击频次】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