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 符晓芸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蛇场乡乐香村中心小学 符晓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的交往更需要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谓“口语交际”通俗地说就是用嘴巴跟别人说话,它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也就是训练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训练期间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听说态度,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每个园地都相应地安排了领域交际专题训练。新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领域交际心理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诱发非智力因素、消除胆怯心理、激发参与训练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大多胆小、害羞,特别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受民族口头语言影响较大,往往不能很好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说:“星期天,我和妈妈去打猪菜”。苗语就会说成:“星期天,我和妈妈去打菜猪”。所以作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课堂中还得采用所谓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此,教师首先要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鼓励他们大胆说、讲,突出双向互动的特点。比如,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然后再上台说话,有些说不出来的,教师要慢慢地、耐心地加以引导,也可以自问自答地让学生“填空式”地说话,最后再让学生复述一遍。有的学生说话时情绪紧张,声音不响亮,说话也不规范,这时也可以创设口语交际的载体,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口语交际兴趣。这样顺应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知需求。学生在玩乐、活动中就容易消除心理障碍,而低年级学生大都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胆、乐于参与人交际。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游戏、活动,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交际氛围,正确地引导他们无拘无束地交流。同时,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方式,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口语交际”应当去维护和发展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天性,这样才能自主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而许多学生在训练中即想说又不敢说,或说不清楚,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就要和蔼、亲切地鼓励他们,或引用一些笑话、音乐之类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紧张感,对那些声音小,老低着头的学生,教师不要老喊“大点声”而要侧耳倾听,及时肯定对的,纠正错的,鼓励声音小的同学:“说得真好,要是声音大一些就更棒了!”其次,教师要多创造口语交际机会,不断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并勇敢地参与,让他们尝试到成功后的体验,胆子就会逐渐大起来,态度也会自然好起来,思维也会更清晰。再次,教师还要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我时常对我的学生说:“不怕说错话,最怕不说话。”在课堂中跟学生建立平等的互助关系,所创设的口语交际要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在每一次训练中不会感到太难,充满乐趣,自然就会产生训练激情,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练变成我要练。”或者“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 训练过程要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少数地区学生受地方民族口头语言影响大,尤其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是让人头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从一个“字”起步到一个“词”再到“一句话”的训练过程。甚至更多时候要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引导,这样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易于接受,不至于产生畏惧情绪。但是,即便是最简单的训练,也要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比如,让学生说说:“我是学生”到“我是哪所学校什么年级的学生。”这样从说一句简单的话扩展到一句稍复杂的话,不断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由能听会说提高到灵活、机智地待人处事,发展其思维。
  三、创设情境,打造专题训练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班会、课外活动等给学生创设一定情境,进行专题训练,达到训练目的。有一次班会,我让学生每人带一张自己画的画画来教室,然后问学生:“你们手里都有什么?”同学们齐声回答:“有画画。”那么,现在谁愿意拿自己的画画上来展示?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把画画举得老高。我看了看,笑着说:“棒极了。”于是,那几个平常胆小的女生也把自己的画画举了起来,这节课就在喜悦的时光中完成了一次交流活动。
  四、 调动“四感官”的参与
  1、口语训练与口
  说话是口语交际最重要、最直观、最具体的部分,所以说话能力应该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师生语言交流也可以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低年级模仿能力极强,教师本身要做好学生模仿的样本,在课堂上语言到教态到语言习惯等方面都必须提供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讲课过程中,语言要通顺流畅,农村的学生开始说话时方言多,教师应该认真引导他们,使他们从“学听”到“学说”,再到“创造性说”的过程。
  2、口语交际与耳
  听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说话的前提,学生在回话之前必须先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听清楚、听明白,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教师要设计“先听话再说话”的口语训练,培养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比如,老师讲《两只小狮子》这遍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老师的话复述一遍,先让学生学会“会听”再到“会说”的顺序进行,练习时也可以自己说—互相说—上台说的顺序进行,这种训练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听得入神,从而就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3、 口语交际与眼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它是接受信息,获取感性认识、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的前提,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观察的态度要认真、细致并使他们养成观察中发现、分析、比较的习惯。
  4、口语交际与手
  任何语言交际都离不开动作,比如,用手语暗示、动手表演等,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离不开手的动作,而且是切实可行的,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的“我会拼图”就是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从先会听话再到说话,多种感官结合起来,在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

 

  • 【发布时间】2016/7/4 16:29:49
  • 【点击频次】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