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 吴秀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疆博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第一小学 吴秀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本是学生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课后复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消化过程。课后先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就像牛吃草后要“反刍”一样,对课上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二、教会学生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时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教师在课堂中就要教会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一)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重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发言,并能听出其他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如教师口述口算题目,学生直接回答;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等。
  (二)会看: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切记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讲或少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提供让学生观察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板书设计、演示实验等。另外教师还要在课堂练习中,多设计一些训练学生观察的题目,做到在观察中发展学生智力。
  (三)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中学生要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要求学生做到,老师或学生提问题,人人都要思考,回答。如果不会回答,也要把问题重复一遍,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想到哪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回答问题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即可以了解学困生是不是在思考,又可提高一般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教师要把说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抓住了会说,就能带动其他三会。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说的培养和训练。
  三、教会学生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会让学生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思考的方法是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来领悟的。只有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
  四、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五、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很多并非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巧。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在解题的习惯。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养成审题习惯。如在解四则运算时,不管是否要求简算,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并画出标记,注明依据。解多步应用题时,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注上标记。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会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的安排,不但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教会学生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做错了也要明白错的原因,学会真本事。但教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会大大降低。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应该首先明确:学习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教师在学,知识是学生学会的,并不是老师教会的。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的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件自己的“学”。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明白“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含义,让学生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学习观念,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发布时间】2016/7/4 16:56:57
  • 【点击频次】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