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开拓想象空间 张扬学生个性

 

【作者】 钟春梁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开拓想象空间 张扬学生个性

 

江西省遂川县水南明德小学 钟春梁

 

  想像是学生在学习、游戏和课外阅读等活动中,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想像尤其重要。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方面不断地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入情入景,“美读”想像
  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一步阅读法”进行朗读训练:一读要求学生读通句子,扫清障碍,再读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发现的新东西,三读读出创新想像到的东西。如《第一场雪》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轻声地读通句子,弄清字、词的读音,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有的说“这场雪下得很大,大地到处都是白色的”有的说“我从‘嗬’中知道作对这场雪很吃惊,还有的说“我从两个感叹号知道作者非常喜爱这雪景。”我因势利导,向学生们提出,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场大雪过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色,结合想像的内容和刚才的发现,有感情地再读课文。结果学生情不自禁地用又惊又喜又赞美的语气读出了雪后的壮丽景象。接着让学生仿照这个句子,说出想像到的其他景色,“嗬!好大的风啊!”‘嗬!好大的雾啊!”“嗬!好毒的太阳啊!“荷!好柔和的风啊!”这些优美的句子从学生嘴里脱口而出,学生的想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发散思维,创新想像
  在语文阅读教材中,有些故事情节较强的,乍看起来故事已终结,但一深思觉得还有悬念,这悬念,为学生细致入微地体会人物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大胆想像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如《凡卡》一文,未写凡卡的爷爷是否收到信,仅以凡卡一甜蜜的梦结束,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们经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作者要给我们创造想像的机会。可以使我们想像到“假如他爷爷收到信定会接他回去;但这不可能,团为他爷爷替别人守夜,把他接回去也难以供养,还是会送他到其他的地方去做工,结果一样。假若凡卡在我国,学校会免去他所有的学习费用,让他读书,而且希望工程会捐助他,使他的学习和生活无忧无虑。由此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对凡卡表达的心意写出来,一篇篇充满想像和活力的文章脱颖而出,学生的想像力得以充分展现。
  三、求异创新,以比促想
  在常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满堂灌,按自己设计好的思路引导学牛在划定的范围内寻求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教师划定的小天地里,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打破常规,变换角色,由学生设计圈圈,让教师去突破。如《落花生》一文,作者将花生与其他几种果实作比较,我便在学生朗读这一节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结果有的学生想到,花生不像其他果实那样爱虚荣,悬挂枝头,而是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它色泽鲜亮,食用起来香甜可口。但是,如果别人不知道,岂不埋没人才?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就是要像苹果石榴和桃子……
  开放性思维,各种不同观点,使人有一种后浪推前浪之感。但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常常暗示学生,不要人云亦云,顺从别人的观点,而要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例子,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美读”中,在发散思维中,在批判中开拓想象空间,张扬学生个性。

 

  • 【发布时间】2016/7/4 16:59:32
  • 【点击频次】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