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课前三分钟展示的优越性

 

【作者】 韦江丽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前三分钟展示的优越性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小学 韦江丽


  【摘 要】 传统教学与课前三分钟之间有何优劣势,如何将课前三分钟的优越性在课堂前充分发挥和展现,全面融入到传统教育中去,使课堂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关键字】 传统教学;课前三分钟;优劣;如何开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我觉得:课前三分钟展示比传统教学有更明显的优势。只要能巧用课前三分钟,就能迅速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度,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传统教学与课前三分钟比对优劣势和如何开展课前三分钟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传统教学与课前三分钟对比优劣势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传统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一是一成不变模式下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传统课堂上教师都是通过语言的讲述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应该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学习给他们留下的只是消极的体验,甚至有的学生从此不再喜欢学习,甚至产生一进教室就头疼的毛病。三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个体性,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教师的“一讲到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师生“一问一答”剥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四是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因此,传统教学缺少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二)课前三分钟展示的优越性。课前三分钟有效课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对话,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教育教学知识。
  课前三分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课前三分钟活动,是学生在课前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二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每个人都有在他人面前展现出自己优秀一面的欲望,他们的积极性会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几分钟的表现,学生会花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厚积才能薄发,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做好选择性阅读和选择性摘抄的前期工作,搜集、查阅、筛选等组织文字的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掌握了很多布局谋篇的方法,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课前三分钟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越来越多的同学课上能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争着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师生、生生活动气氛活跃,学习的效果越来越好。五是培养了创新能力。课前三分钟活动,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从标题拟定、题材翻新、主题升华,一段音乐伴奏,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学生们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各种各样的小花招更是层出穷。六是锻炼了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量。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都会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经过锻炼到最后都能做到口齿伶俐,潇洒从容。
  二、 如何做好课前三分钟展示
  课前三分钟有这么多优势,那么如何开展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对于小学生,很多学生其实都很想去表达,可是又羞于表达。所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营造活跃轻松的(下转第17页)(上接第15页)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放下心里包袱,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并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一是培训主持人,充分准备。选出班里组织能力强的几位同学当主持人,让她们组织同学有序的进行课前三分钟。对于主持人,要对她们进行了训练,尽量做到仪表端庄,口齿清晰,面带笑容,要自信、大胆,这是对每一位“小主播”的要求。在学生自己的主持下,大家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同时,为了让这短暂的时间绽放更多的魅力,主持人事先要充分准备,并在前一天要将下一次播报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一角,以示提醒,让“小主播”有所准备。 二是全员参与,明确要求。课前三分钟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要求同学们按照座位次序往下轮,每天两位同学进行播报。如果时间允许,其他同学也可以自由补充播报。总之,播报的同学要认真准备,做到仪态端庄,口齿清晰,语言富于感情,要淋漓尽致地展示口才与胆量。同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播报,小主播要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迅速转移到这课前三分钟上来,让全班同学用短短的三分钟时间走天下,看世界,开眼界,长知识。三是从易到难,逐步提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刚开展时先由老师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课前三分钟这个小舞台。然后才慢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课前三分钟的主人。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入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则新闻、一个笑话、一则谜语、一段佳句欣赏……不管是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都可以成为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展示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可以以歌唱、相声、演讲等各种形式进行展示。这样给学生的空间大了,他们的兴趣自然高涨。为了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慢慢地提出课前三分钟表达的要求。从一开始照着稿子念,到后来脱稿自己讲,让学生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四是辅助课堂,一举两得。怎样让课前三分钟的内容为课堂服务呢?根据教材让每天演讲的两名学生中的一位说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开拓思维,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教学课堂上来,让上课的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克服胆怯,培养自信。每一个班都有一些处于班级边缘区的孩子,经常会被老师忽视,这样的孩子每个班都有,特别胆小,有的从不开口发言。为了鼓励这些孩子,培养她们的自信心,就要鼓励她们勇敢地站到讲坛上参与课前三分钟活动,帮助她们克服胆小、怯场心里, 树立自信心,让“自信心”在所有同学之间荡漾,培养了“大”自信。六是认真倾听,指导评价。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前,就要告诉同学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课前三分钟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舞台,只有认真倾听,你才能学到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能力。首先,教师自己先进行评价,给学生一个暗示该如何评价;接着,指导主持人进行简单的评价,可以先从仪态、语气语速上入手,再慢慢对内容以及演讲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再次,让大家都参与到评价中,对于敢于参与评价,乐于评价,发表意见的同学要给予特别的表扬。但是评价不能只讲空话,不能只说“讲的太好了!”“太精彩了!”要说出好在哪里,给出的建议要对演讲的同学有帮助。这样就要求同学们听的时候必须用心,用脑去听;最后,还引导同学评价要有层次性,能力不等的同学要区别评价。
  总之,“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古人的话就告诉了我们现在教育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也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前三分钟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它是一个集知识、兴趣、表达、视野、思维、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于一体的舞台。 “小舞台,大能量!”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它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更加丰富、精彩。在满足教学改革的同时,又能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要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6/7/20 19:43:48
  • 【点击频次】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