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作者】 廖靖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广西省博白县旺茂镇第二初级中学 廖靖萱


  【摘 要】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体育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能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我们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运用情感教育法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运用实践体验法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运用激励竞争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长跑教学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评价中。
  【关键词】 德育教育;增强;意志力;提高;价值观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教师应该利用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自发意识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同样,也会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暴露出缺乏某些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的现象。这一切,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在体育教学中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模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教师言行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二、运用情感教育法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体育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橱窗。体育活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体育活动虽然主要是学生个体的活动,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集体的组织形式去实现的,在体育教学中个体与集体是统一的,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离开集体活动的制约。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体育集体活动多的特点,使个体融于集体之中,强化集体观念和热爱集体的情感,奠定爱国主义的教育基础。如排球课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中国女排如何取得“五连冠”,是如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
  三、运用实践体验法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受教育者身体操练的方式进行的。这也是体育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特殊功效。通过体育的具体活动方式,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进而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为方式。如健美操、武术等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较好的效果。球类和田径的接力跑这些集体配合项目,就需要参与者具备一种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教师可有意识地关心和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氛围,利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使学生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这种实践体验的教育方法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更明显,在运用时,要以学生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回味完成体育动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教育以及巨大精神因素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运用激励竞争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采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体育教学中的各种球类比赛、接力赛、达标测试、评比等,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教育因素。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得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还应让学生认识到个人高超的技术,只有在同伴之间密切地配合中才能充分施展,离开集体则一事无成,鼓励竞争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通过长跑教学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分析学生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学生,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及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累者除进一步讲道理外,应让其重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多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六、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活动的小组长随机安排,不在固定到某一个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小角色,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
  七、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评价中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德育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如在课堂中常有学生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怯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总之,体育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有着其他专业所没有的优势。我们体育教师要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16/7/20 19:44:03
  • 【点击频次】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