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略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

 

【作者】 谢兴慧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略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学校 谢兴慧


  【摘 要】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全国,吹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田,“春江水暖鸭先知”,语文教师在改革中扮演着最活跃的角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到底起了或者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在语文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最恰当的角色,并演好自己的角色,才会提高语文让语文教学增添新气息。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表现为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具有的教学风尚。现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开拓性,真正发挥好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导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关键词】 研读教材;培养能力;灵活运用

  新的教育改革强调的“教”变“学”,“听”化“悟”,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放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学,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陈鹤琴说:“教师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但是指导不是替代,更不是直接告知结果。”
  一、研读教材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
  教材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大纲的教学目标对每一节课都规定了应该达到的目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上的“度”。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先体会教学目标的要求,理清教材程序,了解认知前提。摸清学生心理,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这一课,才能达到师生的有效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就无法谈及学生与语文的真心对话,教师对教材的感受、体验、理解越是独特,课堂教学越能体现个性化特征。
  二、教师主导作用体现为灵活的课堂教学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课堂是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是生成发展的,忌死搬硬套,“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是教师要教“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不一样,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语文课文中的现代文、古文、基础知识、应用文、作文等教师均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课型,如讲读课文教师应广征博引,讲得透彻、深刻,自读课文应让学生多读,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外阅读课文真正让学生自己读,教师检查阅读结果。
  二是学生要学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要养成勤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切忌单一模式或死记硬背。比如学生学习议论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应掌握议论文阅读方法,如段落论点,采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论证的方式是什么,语言的准确,事例与道理是怎样有机结合起来,以及段落中重点的字、词、句等。这样,学生便可推而广之,遇到课外阅读中的议论文段落,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去完成题目。
  三是教法要活。“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地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读启式”、“练习法”、“非语言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愉快教育法”、“情景教学延伸法”等,这样才能使教学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拿情景教学延伸法来说,在课堂的结尾,教师要尽可能让课堂创设的情景继续发挥作用,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期盼着新课的到来。通过教学情景的延伸,让学生在课堂里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课外,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爱。在教学《背影》一文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的父爱,引导学生联想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下课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为父母做一件事。这样,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三、教师主导作用体现为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应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课后练习多元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动脑,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和质疑的习惯。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情感、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甚至允许学生“突发奇想”,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切磋琢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必强行定于一尊;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批判、质疑的精神,学贵有疑,明人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给学生发问质疑的机会”。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层层设疑、起发和引导学生展开“舌战”,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语文教师要正确去合适启发、适度启发、及时启发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启发。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
  课堂点拨力求启发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及时启发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及时启发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启发把学生的思维引导
  总之,实施启发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课后,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外训练,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努力在实践中运用。 

  • 【发布时间】2016/7/20 19:44:42
  • 【点击频次】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