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中小学问题教学中提问的方法现状及调查研究

 

【作者】 李 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中小学问题教学中提问的方法现状及调查研究


广西陆川县乌石镇龙化小学 李 玲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中小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第一,运用问题教学法,首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智力操作的任务。例如,在《夜莺的歌声》一文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研读该课文时,有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研读和思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要求学生按自己的猜测,找出有关疑问并记在自己的课堂笔记本上。这样,学生聚精会神地思考寻找起来。这时的学生,就进行着从课题到内容的思维活动。当学生完成了、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后,教师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在提出这样问题后,又让学生自行默读、探索,并要求把自己探索的结果写在自己的课堂笔记本上。当教师观察到学生基本完成这个问题的解答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苏联小男孩和德国侵略者作斗争的事。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在完成第二个问题后,教师又提出第三个问题: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这时,学生会找出一些句子,如: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3、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炎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4、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5、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课文这几段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小夜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经过师生共议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带着喜爱、敬佩的情感体验朗读课文。
  很明显,这位教师所提的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作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但是,三个问题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第一个问题着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知识点,并加以归纳;第二个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三个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用朗读来表现情感的能力。整堂课,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运用问题教学法,必须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语文这门课,教师对学生的教,就是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起来,最后做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能独立地听、说、读、写。为了使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
  1、用点拨的方法,促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例如,教学叶圣陶作品《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有教师这样点拨: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这一连串的几个问题,拨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立即表露出惊奇的眼神,仿佛在说:原来这一句话里还潜伏着这么多的问题,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点拨所起的作用,与其说是代学生发现问题,倒不如说是鞭策学生认真读书,促其在今后的阅读中自己生出疑问来。
  2、用引导对比的手段,促使学生从生疑到解疑。例如,笔者在教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先把这一首诗板书在黑板上: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教这首诗,首先让学生体验诗作者抒发的送别友人时那种目送友人远去时依依不舍的情怀,但是,故意不作分析讲解,却又在这首诗旁板书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两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笔者板书完毕,对三首诗创作背景略作解说后,让学生反复吟诵几遍,然后问学生:“你们读了这几首诗,有什么不同的心理体验?李白的诗与其他两首比较起来,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原因是什么?学生因为有了对比,从“同是表达送别的诗歌为什么给人不同的感受?”──生疑,到“诗歌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但由于时代不同、阶级不同、胸怀不同,因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解疑。
  3、不断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养成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在中小学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提问,可用古今中外学者爱好质疑提问的实例启发和开导学生,使他们懂得质疑提问不但是好学上进的表现,而且是取得学业进步的关键。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处理上应是多鼓励、多引导,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而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要因势利导,及时指出毛病并恰当引导,对提问提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另一方面,对凡是提问的学生,都给予记分鼓励,用打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第三,运用问题教学法,带动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语文教学的任务,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客观事实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解决进行的。因此,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对其他教学法的带动作用也是必然的。这种带动作用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问题教学法对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穿针引线的串联作用。例如,本文在前面提到的《夜莺的歌声》教学的过程中,第一个问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要学生默读思考,把教学中的默读方法串联起来了;第二个问题“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学生讨论,则又把“讨论法”串联起来了;第三个问题“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在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之后,要学生带着情感体验朗读这篇课文,这样又把朗读教学法串联起来了。由此可见,用问题教学法把其他教学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2、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也为其他教学法的运用开辟道路。比如目前许多教师传统的讲读正在逐步向“导读”转移。而整个导读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实质上就是问题教学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导读”法最终的教学目标和笔者前面给问题教学法界定的“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这么说,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实际上也为“导读”法及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开辟了道路。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学生变得聪明、有才智,从而为学好知识和各门学科奠定了智力基础。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教法的更新,而问题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 【发布时间】2016/7/20 19:52:55
  • 【点击频次】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