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作者】 宁晓燕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广西陆川县第四小学 宁晓燕


  【摘 要】 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是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构建生本课堂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希望能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要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一些语文公开课是在“彩排”后展示给大家看,对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多大意义。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以开放的情境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吃透文本,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语文教学才会贴近学生,课堂才会在动态生成中展现精彩,富有活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 精心准备,预设生成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策划课堂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激活思维,与教师、与同学、与文本展开对话,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基本条件。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识记生字新词、阅读课文了解大意的程序去展开教学,这种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会感觉单调乏味,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讲解去被动地记忆与背诵。鉴于此,教师预设并实施了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的环节。如,在理解词语的环节,有的同学提出:作者描写大榕树叶子时写道:“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为什么用“新生命”来形容绿叶?为什么用“颤动”一词来表示新生命的状态?在精读课文、理解文章意旨的教学环节,学生则提出了:为什么两种不同的鸟儿能够和谐相处在同一棵大榕树下?农民为什么能与鸟儿和谐相处?“鸟的天堂”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教师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把课堂置入一个开放的状态,促进了学生的充分参与,才生成了富有活力的动态课堂。
  二、 抓住时机,促进生成
  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不是事先“彩排”好的,而在课堂开放的状态下,学生通过自身的个性化阅读而自动生成的。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促进课堂的生成。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则寓言故事时,为了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教师设置了让学生对寓言中的角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的教学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与同学们的意料。他说:“老师,狐狸非常聪明,急中生智,我想做象狐狸那么聪明的人”。针对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狐狸的聪明用在了什么地方”的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们认为狐狸把自己的“聪明”用在了保护自己的地方。为了保护自己而将老虎引领到其它动物的面前,给其它动物造成了危险,狐狸是自私的,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以牺牲其它动物的安全为代价,其实狐狸的所作所为是不受人们欢迎的。教师抓住时机,适时点拨,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强化了学生对寓言含义的认识、理解,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
  三、 拓展延伸,引导生成
  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搞好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使学生在拓展与延伸中,强化自主阅读的个性体验。例如在教学《狠和小羊》时,教师根据课文末尾的一句:“说着,狼向小羊扑去”这句话所留的空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狼向小羊扑去”的情形及结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都会把学生引导到“狼向小羊扑去,意味着小羊被狼吃掉了”的思维定势上来。这种引导就不会产生课堂问题的生成,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想象,有的说狼向小羊扑去,羊一闪身狼扑到了羊身后的一颗大树上,受伤了;有的说狼由于用力过猛,没有撞到小羊,反倒自己跌落到山涧中去了;还有的学生说,狼在扑向小羊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枪响,狼被隐蔽到树林中的猎手用枪击倒了,小羊得救了,等等。再如,在进行《坐井观天》一则寓言的教学时,在最后拓展延伸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青蛙跳出水井,它会看到什么?学生们的想象之门被打开,有的说:青蛙看到了绿树蓝天,有的说青蛙看到了红砖碧瓦,有的同学说青蛙闻到了花香,有的同学说青蛙看到了无边无际的田野。课堂处于一边倒状态。此时,教师发现有一位同学,沉默不语,就让他起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青蛙可能看到了喷着混浊尾气的汽车,看到了被污染的河水,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捕杀后成为人类的下酒物,所以青蛙想回到井内,永不出来。于是教师顺势而为,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环境,让青蛙留下来,做人类的朋友。学生们献计献策。最后,教师启发学生,如果青蛙只是呆在井内,而不跳出井口,会不会了解到这些情况?学生们通过讨论对寓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加以延伸拓展,以引领学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 抓住分歧,衍生生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会产生一些分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分歧,使课堂衍生动态生成的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环境的恶化会导致人类无法居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种观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即使地球不适应于人类生活与居住了,我们可以开辟新的星球,到新星球上去生活。教师让学生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并且提供一些依据来说服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这样,课堂就形成了两个“阵营”,这两大阵营在课堂上进行了辩论赛,他们通过网络、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搜集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理论根据,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辩论的过程中两种观念与意见激烈碰撞,有的学生唇枪舌剑,口若悬河,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也在辩论中提高了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再如,在学习课文《中彩那天》时,学生们对于“父亲应该不应该将汽车给库伯”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明事理、辨是非,受到了高尚人格的感染和道德情感的熏陶,与文本情感达成共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空间,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科学处理及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左黎州.动态生成, 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 学周刊 A, 2013, (3).
  [2]赵书娜.关注动态生成焕发课堂魅力——浅析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实施策略.小学时代:教师, 2012, (9).

  • 【发布时间】2016/7/20 19:54:19
  • 【点击频次】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