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者】 林芳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幼儿园 林芳莲


  【摘 要】 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幼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只有家园达到同步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习惯幼儿行为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幼儿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可见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幼儿时期抓起,而3-6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很受益,那我们要怎么样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良好品质呢?我认为应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生活常规的制定.他们会更乐意、更主动地遵守常规,更容易养成好的习惯。即使有个别幼儿一时疏忽,他们之间也会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及时改正。自从常规制定以后,幼儿们都能按照我们共同制定的要求做。例如每次午睡前,他们都能很自觉地脱下外套,有太阳时让衣服经过阳光暴晒消毒,没有太阳时,自己进休息室折好衣服放到指定的地方。
  由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
  三、从细节抓起,寓教育于日常行为训练中。
  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始的时候,我只要求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以及和家人说“再见”;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我还要求幼儿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不在桌椅、墙壁上乱涂乱画……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四、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表扬幼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多鼓励表扬。在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中,我们还应注意运用适当的语言,要“对事不对人”。如:“我不喜欢你把饭菜都掉在地上”和“你真讨厌,又把饭菜都掉落在地上,”显然前一种可保护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后一种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伤害孩子。再有“快来帮老师收拾玩具”和“老师和你一起收拾玩具”两种说法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五、寓理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有一次,幼儿玩“过家家”游戏,游戏里有两个三口之家,一方带着孩子去另一方家走亲戚,开始他们互相争吵都要当父母,没人当孩子,我及时出现,给他们临时分配了各自的角色,并让他们一轮游戏结束后,新一轮游戏轮流当父母,看谁把角色扮演得好,通过游戏,他们能互换角色,还学会了互相谦让,增强了待人接物的常识。我们还做了“带宝宝看病”的游戏,游戏中,幼儿模仿父母照顾“孩子”,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体会孩子生病了,父母的焦急与辛苦,使幼儿更加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父母,从而听父母的话和孝敬父母。
  六、寓理于幼儿的儿歌中。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短小精湛,意义明了,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幼儿喜爱,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让幼儿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针对幼儿入园时的礼貌教育,教孩子说儿歌《老师早》:“小宝宝,有礼貌,看见老师问声“好”,老师夸我有礼貌。”为让幼儿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教幼儿学说儿歌《漱口》:“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不要小看一首首小小的儿歌.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紧相连,能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可以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七、注意家园配合。
  家园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这种配合不能偏废其一,有很多的家长向我们反映,小朋友在家的时候不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刚开始听说的时候我觉得很诧异,因为班上的绝大部分小朋友在幼儿园都能够自己进食自己穿脱衣服,可是为什么这些小朋友在家里都不会了呢?经过多次交流和观察我发现,在家里家长的要求跟我们在幼儿园的要求脱节了,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跟我们学校的不一致,所以小朋友会表现出两种不一样的状态。其实这样对幼儿来说是不好的,我们说过,任何习惯的培养都必须坚持并且保持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规范那么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就会达不到效果。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是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就能够养成的。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儿童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

  • 【发布时间】2016/7/20 20:25:01
  • 【点击频次】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