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作者】 汤 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小学 汤 玲


  【摘 要】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语文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就会潜滋暗长。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之所在,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为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教改的道路上苦苦求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深刻的感悟到:要想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的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一个“情”字。特别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不断掀起,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贯彻新理念、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变革,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产生,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焕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我作了以下探讨,供大家商榷。
  一、个性化阅读,“真情”感受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让学生深深的被情感打动。如《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教师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坚强”;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生命力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学生陶醉于这样的情感教育中。 
  再如,《夹竹桃》一文中由夹竹桃产生的幻想,老师首先进行了入情入境的配乐朗读,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同的幻想与感受,有“环游宇宙的飞船”,有“神奇的海底世界”,还有“夹竹桃仙子轻盈的舞姿”……教师便鼓励大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再来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着灵气与个性。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真情感受。 
  二、开发人文精神,交流“真情”感受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因此,在语文课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还是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韧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街道的清洁工;还有的想起了为人民救死扶伤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生;也有人想起了为保一方平安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人民警察等等。
  三、运用激情的语言,实现“真情”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用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诗意的环境,学生们在这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氛围里,进行着真实而精彩的体验。如《夹竹桃》一课的导入部分“麻烦哪位把大家带入作者家的美丽小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境;读完全文,教者通过“我们看此时的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的片片绿叶流淌着缕缕诗情,它的朵朵鲜花包蕴着点点浪漫”这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又欣赏了一首歌咏夹竹桃的古诗,激发学生放飞诗情,体验诗情,还语文教育人文性。于是像“白色的夹竹桃像一朵朵小雪花,正在飘落;红色的夹竹桃像一簇簇火苗,正在跳动。白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向白云妹妹的房间,红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进太阳公公的宫殿”之类的美文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学生们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再如《灰椋鸟》一课结尾的“浩淼太空,精彩世界,有多少事物值得我们去爱,去歌咏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神奇的笔,去描绘美丽、歌颂崇高吧”,寥寥几句,点起了学生创作、抒情的欲望,像《野菊花》、《黑母鸡》、《小山羊》之类的文章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四、利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发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教课入“情”。学生学课入“境”。教师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使学生的感情萌动。主张情感教学的于漪老师曾说过,要把课上得“声情并茂”必须“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的启发、提问、讲述、剖析――增强学生的语文感受力”。鉴于此,在课堂上我不仅注意启发学生理解的思想感情,还着力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力求达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相通。当学生缺乏感受等,教师要调动各种技法手段。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应关注的是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教育才是由“心”到“心”的真教育,就是一种真正的情感教育。

  • 【发布时间】2016/7/20 20:41:54
  • 【点击频次】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