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再探

 

【作者】 李孝银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再探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 李孝银


  【摘 要】 历史教材包容着许多创新的素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历史新课标的施行,又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一、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四、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育

  一、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进步发展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方面正是在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和发展,都是创新活动的结果。
  在历史长河中,改革和创新的人物群星璀璨,创造和发明的故事数不胜数。古代史上,有许多神奇的创造故事,如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希腊的普罗米修斯的传说等;更有许多动人的创新史实,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蔡伦改进造纸术等。近现代史上,詹天佑建设京张铁路、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等。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的创造活动逐渐加快,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这就使得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历史事实表明,是创新活动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的狩猎生活发展到农耕生活;是创新活动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相关的历史事实,再现历史上的一个个创新人物的活动和形象,让学生置身于创新的时代潮流和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使之懂得创新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创新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作用,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和进行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中学历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由编写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史学家的观点选编的,因此,历史教材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教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对相关的主观性评价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对教材观点进行大胆质疑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以补充。在讨论和质疑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和辨证思维。例如,中国近代史教材没有提及李鸿章的评价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举出这样的两个观点: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也有人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功臣。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李鸿章的洋务活动、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有关史实,对李鸿章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结论是次要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激疑、启思,论辩、释疑,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活跃的天地和创新的乐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古今中外凡作出过重要发现和发明的创造者,都是具有坚强意志的人。中学历史教材,记述了人类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和改革,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创新成就的历史人物及其相关活动。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素材,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如,可以介绍大禹、司马迁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舍身忘己的敬业精神;可以介绍哥白尼、居里夫人、牛顿、曹雪芹等对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狂热痴迷;可以介绍爱迪生、诺贝尔等不畏挫折、不畏失败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中学历史教材中突出创新的实例和素材还不够,在教学中要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补充和完善,使学生了解无数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在屡次挫折中锻炼了勇气和胆识,增强了能力和意志,才取得最后成功的,从而懂得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学习和实践磨练自己的创新意志、形成优良的创新品质。
  四、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种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偿试、大胆实践培养起来的。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历史创新教育,一是要创设适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时,可创设条件,让学生开展诸如“秦始皇的功与过”、“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吗?”、“王安石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等辩论会。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在民主平等教学氛围下,进行讨论、探究,交流观点,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二是要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开展题为“封建国家分裂与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我眼中的曹操”、“我看拿破仑”、“美国的西进活动与我国的西部开发”、“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有利影响”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历史教材包容着许多创新的素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历史新课标的施行,又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中学历史的创新教育是大有可为的。

  • 【发布时间】2016/7/20 20:45:38
  • 【点击频次】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