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 唐依林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圆的认识”教学感想


湖南省道县祥霖铺镇岑江渡中心小学 唐依林


  【摘 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学生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索的欲望,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专属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有效培养;提高效益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归宿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生活。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会解答数学题,还要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着眼于数学的本源。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现以“圆的认识”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就来自于他们身边的事物和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熟知的数学素材引出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需要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就是解决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引入“圆的认识”教学时,我是借用学生所喜欢的游戏活动来导入新课的。第一:“玩游戏”。我请学生上讲台用力抛甩用绳子拴着的一个红色的球,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圆。”第二:“回顾游戏”。我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玩过向水里扔石头的游戏?”学生都齐声说:“有。”我再问学生:“石头落进水里后,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说:“以石头落下的地方为中心泛起一个个圆形的波纹。”接着我播放动画:清晨,圆圆的太阳刚刚升起,喜洋洋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个荷花池边,看到圆圆的荷叶上的水珠滴嗒滴嗒地滚进水里,在水珠掉进水里的地方泛起一个个扩展开来的圆形波纹,喜洋洋不由自主地说:“好美啊!”接着喜洋洋骑着自行车继续前行,与后面开着小轿车追上来的懒洋洋打了声招呼,就绕过圆形的大花坛,来到一个溜冰场,看到灰太狼和红太狼在练习双人滑冰,在冰地上划出一个白色的圆圈。播放完动画,我问:“喜洋洋一路上看到最多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学生答:“圆形。”师再问:“这些圆形的物体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答:“生活中圆形的东西太多了!”“这些圆形好美啊!”我接着说:“没错,生活中处处都有圆,圆很美,用途很广,古希腊数学家毕达歌拉斯这样来赞美圆,他说:‘圆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平面图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来探索‘圆’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平面图形。”
  我就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选择运用“圆”这种形状,是有它的科学道理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对圆进行研究,探究“圆”中的奥秘。”就这样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圆的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二、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入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操作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认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操作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材料,通过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除了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感受外,还能开启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如“圆的认识”一课时,在教学了圆的各部分名称之后,我发给学生一个没有圆心的圆,要他们找出这个圆的圆心,学生通过一分钟时间的操作探索,得到三种找圆心的方法:方法一:用圆规的针尖不断地插入圆的中心(目测),若干次试验后找到圆心。方法二:用尺子在圆上慢慢移动,当圆上两点的距离最大时这条线段是圆的直径,然后量出直径的中点就找到了圆心。方法三:将圆片对折再对折,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我再引导学生将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在这里哪种方法最方便、最准确、更科学。这样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也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科学态度。又如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有关系的知识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1、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直径呢?2、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用我发给他们的圆动手操作探究,学生大概用了3分钟时间,通过“折”、“画”、“量”、“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解决了我提出的三个问题。然后我又让学生用一条绳子来证明老师黑板上的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最后我又让学生不借助工具,直接解释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关系。通过这些操作活动,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圆的认识”教学完后,我先让学生解释了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2、“有螺纹的瓶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学生应用“在同一个圆里,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知识很好地解释了圆在生活中的被广泛运用的道理。然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教室,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一:“学校要在鱼池的正中央安装一个进水管,怎样来找到这个鱼池的正中心位置呢?”活动二:“在一年级教室前的空地上画一个半径2米的圆,让一年级小朋友在这个圆上做丢手巾的游戏。”通过这两个室外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把石头扔进水里,会形成以石头落点为圆心的一个个圆形的波纹,而不是形成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波纹?”这一个问题的设计是想激发学生更多、更广阔的探索、学习各种知识的欲望。
  我认为,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我们的学生具有“会动手操作研究问题,会动脑思考问题,会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发布时间】2016/7/20 20:47:29
  • 【点击频次】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