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死亡教育——必须面对的生命教育课题

 

【作者】 薛 鹏 孟 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死亡教育——必须面对的生命教育课题


山东省龙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薛 鹏  孟 毅


  【摘 要】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课题。对残疾青少年进行死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对残疾青少年进行死亡教育时,应从死亡教育目的、内容、对象及形式方面多加考虑和探讨,以使残疾青少年通过接受死亡教育,做到珍爱生命,努力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 死亡教育;目的;内容;对象与形式

  进入21世纪,在“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精神内核的光照下,生命教育已经成为遍及世界的教育教学门类。它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之一便是死亡教育。而实际上,死亡教育几乎是与生命教育同时出现的概念。“生命教育源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是作为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可以说,生命教育起初正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希望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时至今日,我国不少地区和学校也在生命教育方面作了一些实践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由于我国有忌讳死亡的文化传统,使死亡教育很难得到认同。但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见报。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的原因,而且低龄化严重。事实说明,长期以来,由于死亡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对死意味着什么,缺乏最常识的了解和思考。许多专家和学者由此认为,儿童对死亡问题应该有观察、发问、感受、表达的机会,应该接受适合的死亡方面的教育。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开展死亡教育,对我们的残疾学生有着更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众所周知,残疾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造成了他们能力的局部丧失,往往使其在心理的发展上产生诸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认为自己的生命是不正常的,不完整的,不值得被珍惜的,由此导致他们情感的缺失,道德的沦丧,对待生命的冷漠。残疾青少年特别是聋人团伙犯罪案件居高不下,伤害生命时手段之残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更从反面说明了对残疾青少年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对残疾学生进行死亡教育时,笔者觉得,应该把握如下几点:
  一 、明确死亡教育的目的。
  死亡教育是以生命消失的极端形式来警醒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平等、珍贵,从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进而关注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从这一点上来说,有科学的死亡观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也就是说,知“死”是为了更好地“生”,这是我们无论面对健全学生还是残疾学生都必须要把握的原则。因此,通过对残疾学生进行死亡教育,要使他们获得死亡的相关知识,使其对死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减少残疾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几率,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培养他们的生命情怀,从而使学生能接受、肯定自我的生命,进而善待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死亡教育才是有成效的。
  二 、丰富死亡教育的内容。
  死亡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特校的实践研究就更为薄弱。没有整体规划,没有课程内容,只是在班会及各科教材中偶有出现,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有机的整合。因此,死亡教育的内容迄待系统化和丰富化。在这方面除了应加快教改,从生理、心理、伦理等方面对残疾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之外,还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许多做法:像欧美、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小学就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孩子们还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把准备好的五彩缤纷的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送上祝福的话语,微笑着目送他告别人世。尽管也有人认为这么做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但大多数教育专家和家长却对此表示支持。
  三、考虑死亡教育的对象与形式。
  有人认为,死亡教育最好在青春萌动期前进行。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生命、对情感、对异性都渴求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可以全方位地进行科学系统的死亡教育,这诚然不错,但笔者还是认为这个范围过于狭窄了。仅就学校教育阶段来说,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接受不同形式的死亡教育,只是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年龄和心理特点考虑合适的教育形式和内容而已。例如,幼小的孩子完全可以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去感受植物的荣枯,动物的生死,在自我的探索中去感知生命。许多事例也表明,孩子到了4、5岁时开始关心“我是从那里来的”,当父母或老师真实而科学地告诉他们生命的起源时,他会发现许多的同伴(精子和卵子)消失了,而他是幸存下来的一个时,孩子往往会感动得哭起来,因为他们懂得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对父母也充满了感激,这应该就是生命最初的死亡教育。
  考虑到残疾孩子思维的直观性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利用孩子们爱看的图画书进行教育。例如,荷兰弗洛格系列的《鸟儿在歌唱》,讲述了一只鸟的死亡,以及伙伴们怎样发现,郑重地安葬它,然后感叹着“生命多美好啊”,画面和文字都透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獾的故事》中那只老年的獾面对死亡的坦然,死后朋友们对他的怀念,将引发幼小的心灵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死亡伴随着生命的诞生就作为一个必然的目标而存在。如果我们能做到在相应的年龄段对学生开展适合的死亡教育,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必将能科学地认识死亡,正确地理解死亡,理智地对待死亡,哪怕他们的生理上是残缺的,他们的生命价值也必将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他们未来的生活也必将更为接近真理和幸福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年)
  [2]《生命教育:为幸福的人生奠基》 (肖川)
  [3]《基于残疾学生发展的生命教育》(李瑞江,季俊昌)

  • 【发布时间】2016/7/20 20:57:57
  • 【点击频次】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