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 周益民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湖南省东安县横塘镇横塘学校 周益民


  【摘 要】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的评价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初中语文的课程和教材在进行着相应的变革。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每一位初中教师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

  好的电影首先要有好的剧本作基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作保证。随着语文教改的发展,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处理要“细”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理想人格的活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语文老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使教学过程最优化。设计时,要重视以下几个因素:
  ㈠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统帅,教学内容又决定课堂教学的任务、组织方式和手段,因此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恰当地确立教学目标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当,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抓住课文的关键知识点,吃准重点、难点,然后联系整个单元教学的系统性来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宜少不宜多,如果有两三个教学目标,还应确定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难点。教学目标确立后,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认识发展规律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内容不在多,而在精,讲解不在滥,而在当。
  ㈡重视课文导入的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导入方式的设计是关键的一环。一个成功的导入设计,就如同一篇文章的“凤头”一样,一个精彩的开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课文导入的设计。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引发兴趣型、设置悬念型、联系对比型、开门见山型等。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课文导入的设主是千变万化的,导入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原则是要突出一个“巧”字,要通过简短、巧妙的导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产生学习新课文的浓厚兴趣。我在教《死海不死》一课时,采用了设置悬念的导入方式,先做一个盐水使鸡蛋浮起来的小实验,然后告诉学生,人也可以在海里浮起来,让学生带着悬念和兴趣学习课文,取得很好的效果。
  ㈢注重整体局部的关系。
  学习一篇课文,既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又要在局部中学习掌握知识要点。因此教学设计要注意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能一会儿讲思想内容,一会儿讲知识点,搞出两张皮。要认真处理好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局部讲解的关系。具体来说,教师要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立意、构思与层次脉络,然后对课文的局部(重点与关键部位)作精雕细刻的点拨、讨论、评点、批注,再回到整体上来归纳总结。注重整体忽略局部与重视局部忽略整体都不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更难以把语文能力训练的四大任务(听、说、读、写)灵活地统一在一堂课的教学中。
  ㈣选准课文的切入口。
  中学的课文相对小学的课文来说,篇幅都比较长,思想内容比较深刻,而教学上往往只能安排一两课时,教材处理的难度较大。但如果抓住课文的根本,找准切入口,就能收到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的效果。
  ㈤过渡语要精推细。
  一堂课,往往是由教师把几方面的知识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几方面内容的组合接,如果设计巧妙,能给人行云流水、天衣无逢的感觉,如课设脚,就会给人一盘散沙,抑或东一块、西一块的感觉。因此,教学设计不能忽略对过渡语的考虑。考虑越细致周到,教学过程就越流畅,教学效果就越好。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要“明”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学法指导上,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上。一个好的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二者不同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首先要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介入,使学生经历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验,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语文的能力。我在教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时,为了使学生能较好体会诗的意境,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按节秦全班朗读。在学生熟悉、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联想和想象诗中每一句诗所指写的意境,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接着又提出文以什么为线索,“雪”共出现几次等思考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整首诗的意境。最后,又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诵中,细细品味诗的竟境,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炒”
  语文课堂教学要高效低耗,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必须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说,一个老师教学艺术上的高低,就是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的精妙上。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接受水平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恰当地选择、借鉴和运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很多,如激趣法、启示法、点拨法、设疑法、讨论法、谈话法、讲练法、诵读法、串讲法、评注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我们可在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时加以创新。
  四、教学氛围要“活”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成果,因此很多语文老师都希望的课堂教学有良好的教学氛围。但有的语文老师认为,教学氛围要靠老师在课堂上临时发挥。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教学氛围作为构成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氛围)之一,同样需要在课前细心考虑,精心设计,
  ⑴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环节。一节语文课中有讲、读、思、议、练、做等基本环节,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时效要求,科学安排。比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文时,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结构层次,那教学过程就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听录音或朗读,,初步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的美景——自由朗读,让学生画出自认为精彩的语句,并品味其精彩所在一研读,图(课文结构图)o这样设计,使课堂教学环节紧凑,节秦和谐,调控灵活,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⑵创设民主和谐、积极活泼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有利于激励师生合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时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运和擂台赛等形成来达到教学目的,效果非常不错。
  ⑶善于教学创新。学生总是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语文老师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建符合学生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同时,要敢于对原有课文内容提出新见解,进行新加工,创造新教法,避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

  • 【发布时间】2016/8/14 16:13:37
  • 【点击频次】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