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惩戒在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 张翠兰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惩戒在教育中的运用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中学 张翠兰


  好多同行,深有同感。今天的孩子们很难教育,犯了错误,家长批评几句,轻者顶撞,重者离家出走,寻死觅活。老师说几句便怀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殴打教师的有,写匿名信的有,弄得家长与老师无所适从,很多老师差不多就是个“维持会长”。能保证班级不出大的乱子就不错了,可以说顾其自然,导致许多一线教师对学生的作为,无论对错,一味叫好,而不敢使用必要的惩戒手段。我认为,教育界的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心智健全的人才,主张老师要善用惩戒。
  一、什么是惩戒
  所谓惩戒是指“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它是以爱做基础,以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底线,以法律法规作准绳,有效的遏制不良行为的蔓延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惩戒在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美国教育家詹姆斯—多布森说:  “许多犯罪的人,正是老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很明显,他们都主张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惩戒。
  其实,惩戒与赏识一样,其基本出发点都是帮助学生悔过自新。惩戒的适当实施,就如修剪小树一样,要想使其长成栋梁之才,不仅需要阳光雨露,而且从小应对其旁逸斜枝加以斫刈。对于一个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也不可能把孩子的教育与社会的法则完全割裂开来。既然校园外的人犯了错要受到惩戒,那为什么校园内的人犯了错就不能受惩戒呢?科学的惩戒可以让孩子学会珍惜,就好像不吃口苦瓜就感觉不到甜一样。
  大家都知道郭沫若的故事吧,诗人郭沫若幼年与同学偷摘别人家的桃子,教书先生非常生气,不仅训斥他们,并出一联命其相对,若对不上则要另处罚,其联“近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急中生智,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此联对仗工整,构思巧妙,先生大喜,免去对郭沫若的处罚,并对此称赞一番。由此郭沫若就更加努力学习对联,终有日后博学精深。
  现代各发达国家很注重惩戒教育,他们对学生的惩戒也是公开和严肃的,并且照章行事,绝不姑息迁就。
  哈佛大学是世界名校。哈佛的理念就是“规矩第一”,正因为如此,哈佛校长才敢于开除一名违规带出哈佛藏书的学生,尽管这名学生主动归还了带走的藏书。也许有人认为校长的做法太没有人情味,但如果这位校长法外施恩,不进行惩戒,坏了规矩,那又怎样去管理其他学生呢?
  三、运用惩戒教育要讲求艺术
  <1>要端正目的。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因此,惩戒过程中强度要适当,切不可实施体罚和心罚,不管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感情用事,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2>要加强沟通。在惩戒之前,先了解事实真相,耐心听取学生的“申诉”,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惩戒。实施惩戒是态度要温和,要及时做好惩戒的“善后”工作,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这样学生会因老师的关怀而感动,改进起来自然会快些,除此之外,与家长的沟通也不可忽视,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有时可以与家长共同商定对孩子的惩戒方式,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3>实施惩戒的方式。实施惩戒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批评教育,罚跑步,写说明书,面壁思过等等,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把握好度,以免过重或过度造成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古语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犯错就要负责,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其实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正如孙晓云先生的所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实践证明,巧妙、而适度的运用惩戒,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 【发布时间】2016/8/14 16:22:56
  • 【点击频次】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