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有效合作,莫让科学探究成为“美丽的幻景”

 

【作者】 陶建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有效合作,莫让科学探究成为“美丽的幻景”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兴海小学 陶建江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教学史上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创导的学习方法之一。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均衡的学习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从而达到个体与集体学习的统一,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多年的尝试和研究,认为从“提高合作意识、健全合作机制、加强合作引导、及时评价反思”这四个方面加以落实会摆脱课堂上多种无效合作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从而使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 假象;合作学习;探究;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创导的学习方法之一。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均衡的学习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从而达到个体与集体学习的统一,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然成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之一,受到科学老师们的青睐。那么,科学教师该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尝试和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合作意识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了解彼此的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往往会引发创新的火花,还会使思想更丰富、更完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对小组合作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喜欢的,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在一起玩耍嬉闹,也不是无效讨论,要体现一种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与竞争,达成小组的高效学习,并在小组之间彰显本小组解决问题的质量与水平。团队中的合作竞争意识是小组学习得以实现的基础。老师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
  1、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份子,都是荣辱与共的。当自己置身团队之中时,每个成员都代表着团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2、小组成员之间要实现资源共享,是群策群力的。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生活体验,每个学生所拥有着不同的学习资源,大家在合作学习都要毫无保留地互通有无,成为风雨同舟、共同进退的学友,为高质量地解决学习问题做贡献。
  3、小组内别人的是也是你的事,是合作共赢的。由于小组内每个同学的分工不同,要完成的事也不同,但学生不能认为这是他的事与我无关,变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老师要引导学生只有组内每个人的事都完成了才代表你的事完成了,大家是一个团体不能搞分裂。
  二、健全合作机制是基础
  1、科学分组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然而在日常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因此,笔者认为小组合作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组内人员的组成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另外,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制定规则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需要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只有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才能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如《蚂蚁》一课当学生刚开始观察时发现蚂蚁要到处乱爬,怎么解决呢?这个生成性的问题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就地解决,这时就要这样的分工与合作。
  (2)有序合作,建立常规。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因为人们发现,由儿童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如果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3、养成习惯
  小组内的合作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要养成哪些习惯呢?笔者认为: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科学课的合作学习要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如《摆的研究》中当小组确定共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时,小组成员就要考虑怎样变动摆长,变动几次,不能改变的条件有哪些。特别是摆角,在操作时是否一直保持不变。另外还要考虑怎样才算摆动一次,怎样去计算摆动的快慢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在操作前作好充分地考虑。否则就会出现“不公正”的假数据现象,就会影响正确结论的得出。
  三、加强合作引导是关键
  科学课堂上,学生都按组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开展实验。但是,这样的围坐形式,不一定能出现有效的合作效应,也许都只是一种假象。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关键是要加强合作的引导。科学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要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首先,我们可以采取有“教”到“扶”再到“放”的引导策略,让学生活动逐步有序有效。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觉得引导学生拟定小组研究计划是个不错的方法。小组合作必须要有策略、手段和平台,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研究计划和观察、实验记录,其目的是让全组学生有目的、有序地进行科学探究,让分组探究真实有效。那么,为了让计划和实验记录科学规范,从三年级学生上第一节科学课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去规范和训练,逐步从扶到放,以后成为合作学习的一种规则,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快乐,效果就会很明显。
  其次,科学老师也要适时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及时引导和点拨。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成为了一个课堂的点拨者,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合作进行巡视、介入,把脉每个小组合作的动态,避免小组学生走过多的弯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对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对完成任务的小组检查反馈,对开展很顺利地小组提出更高的要求等等。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的引导,点在该点处,拨在该拨处,那么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从而进一步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四、及时评价反思是方向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首先,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其次,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古人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人与人间的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通过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好的让学生实现相互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共同期望目标的激励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笔者相信,教师们如果真正从以上四个方面加以落实的话一定能摆脱课堂上多种无效合作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从而使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张中西.试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  2010.5
  [2]刘志慧.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J].江西教育 2010年第32期
  [3]李家良.也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及探究精神[J].新课程2010.10
  [4]张向忠.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学科学 2010.12
  [5]官雪梅.促进小组学习的合作与竞争[J].科学课 2012.11
  [6]郑云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学月刊 20143.7-8

  • 【发布时间】2016/9/6 16:52:00
  • 【点击频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