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引导自我批改,给“作文”一双翅膀

 

【作者】 魏 琼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引导自我批改,给“作文”一双翅膀


新疆兵团第六师新湖总场小学 魏 琼


  【摘 要】 语文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作文教学不断深入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与批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本领。俗话说:钢不厌千锤炼,文章不厌千回改。
  【关键词】 小学;习作;批改;主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把作文批改的权力下放,学生也参与作文批改让学生成为批改的主人。
  一、精辟细改 ——劳而无功的怪圈 
  在日常工作中,作文批改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些语文老师把学生的作文当成自己的“再创作”,照批不误。这里面大概有一个前提设想,那就是教师费心、费力的批改,学生必然能完全理解,而且能全部转化为作文的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设想,老师总希望自己的批改能发挥点石成金的功效,于是不惜笔墨,在学生们的作文本上涂、抹、勾、划。看到学生们作文不够简洁,就毫不吝惜的把自认为拖沓冗长的地方用红杠子抹掉;觉得那个地方写得干巴没有文采,就挖空心思的进行润色,添加增补东西,以便看起来丰富一点,华美一点。老师的良苦用心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换来学生作文能力脱胎换骨的转变吗?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设想把作文的写作和批改完全割裂开来,学生负写的责任,老师负改的责任。在学生看来,我把作文交上,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如何批改,那全是老师的事;而在教师看来,学生的作文都是些不成熟的半成品,要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想法把它们修改完善,并通过所作的终结性的评判使学生明白作文应该这样写,不应该那样写。这种作文批改的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师生双方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意相互隔膜。学生由于没有参与到作文批改的过程之中,积极性、主动性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很难明白老师的用意和想法,教师呕心沥血的批改,苦则苦矣,却未必能换来学生实际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自我批改——终身受用的本领 
  既然教师的精批细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这种传统就应该加以改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在主体性教学越来越深入开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既是写作文的主体,也是批改作文的主体。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批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有经常作文的需要。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根据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作文训练不仅是培养一种技能,更关键的是这是人生的基本需求,是追求人生价值高层次的需求。学会批改自己的文章,自然也就成了实现这种高层次需求的保证。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自改作文看成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学生的自我修改,是各国母语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西方写作理论和教学实践,当今处于主流地位的认识和指导原则,是把写作当作一个复杂的反复的认知过程和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改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他们看来,修改是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的过程,是作者基于对包括题目、读者和目的等方面的“修辞环境”的清醒体认,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内容和形式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还包括对文体、样式以及遣词造句的熟练把握。它不同于只是根据常识和现存的规则纠正文稿中的谬误,而是将修改置于写作教学的中心,是对写作过程的重新认识。目前,西方研究写作的学者们一个基本共识是:写作是一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修改不仅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且更准确地说,它贯穿于写作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欧美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触目可见这样的内容:“‘把写作作为思考和表达活动过程来研究。使准备写作、打草稿、修改、编排和发表作为写作过程的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利用增补、删节或改变材料等方法修改草稿、和同伴一起修改作文、仔细推敲草稿、更加突出文章的论点,组织结构、内容、听取反馈信息,认证考虑他人的建议’”等等。这些内容同我们的课程标准中的“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虽然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基本认识和理念是一致的。
  三、学会批改——培养能力的阶梯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作文不是什么雕虫小计。”为了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教师应当先教给学生作文评改、评价的方法,当学生耳熟能详时,逐步迁移、建构并运行互动模式。
  1、明确习作修改的内容
  (1)从习作的主旨入手:对照习作要求,判断习作的立意是否正确,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是否恰当、有特色。
  (2)从布局谋篇入手:习作的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过渡是否自然,构思是否巧妙,开头、结尾、照应是否恰当。
  (3)从遣词造句入手: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圈出错别字,画出用得不恰当的词语,找出意思表达不清的句子。
  以上内容是就作文评改整体工作而言,至于每次具体的作文评改,则要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择其重点而批,不可面面俱到。
  2、提出习作评改的要求
  (1)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恰当地评价别人的优缺点。
  (2)尊重理解习作者,与习作者平等对话。特别是对问题较多的作文,要尽可能地找出一些闪光点予以放大,以商榷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满怀鼓励期待的评语。
  3、示范引领
  光有“方法”“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老师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要使这些抽象的“方法”“原则”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其具有操作性,这就需要提供例文,集体评改,示范引领。
  评改步骤:
  (1)评改前,把例文制作成幻灯片,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通读全文,初知文意。
  (2)重温习作目标,明确习作重点。
  (3对照目标,再读品评,圈点旁批。
  (4)组织交流。在交流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评价。
  (5)达成共识后,动笔修改例文。
  (6)修改后,再交流,再评价。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多边交流。
  这样对一篇作文进行深入地、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评价,能对学生进行批改示范,使学生学到批改方法。
  参考文献:
  [1]郭进辉.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方法探索[J].语文天地,2016(01).
  [2]沈艳.小学生创新作文批改方式自我浅析[J].广西教育,2016(05).

  • 【发布时间】2016/9/6 16:52:57
  • 【点击频次】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