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扶放有度,精彩数学课堂

 

【作者】 刘艳丽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扶放有度,精彩数学课堂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毛里中心校 刘艳丽


  【摘 要】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引导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大胆的“放手”,巧妙的“搀扶”,才能“扶得有效,放得精彩”,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 小学数学;巧妙搀扶;精彩课堂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在课堂中和学生一同成长!只有把握好“扶”与“放”的度,才能相应生辉,为快乐课堂增光添彩。
  一、扶得有效
  “扶”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的“扶”要有导向性,要扶得巧妙,要根据放的情况来扶,“扶”在学生的难处,“扶”在学生的疑处,“扶”有困难的学生。成功的“扶”,能将学生的探究热情燃成一把火,令课堂饱含浓浓的情意。
  1、“扶”在学生的难处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学生能自主发现、分析、解决的问题自然不必“搀扶”,而当探究的问题有相当的深、难、宽,学生通过努力仍想不通、难解决,表明学生正处于“愤”、“悱”状态,教师就应及时引导,指导学生获取问题的结论。
  如图:“已知正方形面积约是20平方厘米,你能求出圆形的面积吗?”



  由于学生的常规思路是寻求圆形的半径,可又无法求出半径r而陷入僵局。这时,老师及时引导:“连接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看看正方形面积与圆形的半径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扶”,犹如雪中送炭——很快学生便从困境中走出来,发现:只要连接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底和高都是的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r×r÷2=20÷4=5(平方厘米),进而得知r×r=10(平方厘米),这样就轻而易举地算出了圆的面积:10×3.14=31.4(平方厘米),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从中领悟到:求圆形面积不一定非要知道半径,今后就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教师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搀扶,学生不仅仅是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更重要的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2、“扶”在学生的疑处
  学贵有疑。教师不是一成不变的把知识手把手的交与学生,而是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疑难的问题,又急需解决时,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新人教版五下《最小公倍数》中,教材在安排求法时,改变了原有的“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而是着重引导学生用“找”的方法来求,在探究其他求法时,学生就发现了多种求法,其中一种是“把两个数相乘后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此时,学生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还举了很多例子来验证,发现同样适用,可他们感到困惑——这是为什么?这时,他们渴求知识,渴望帮助的眼神使我感到此时他们急需教师的“搀扶”,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回顾课本第81页“你知道吗?”中“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联系课本第92页“你知道吗?”中“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比较讨论、举例验证。学生终于为自己的发现找到了答案,他们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在师生的合作交流中更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放得精彩
  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实现的,而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
  1、大胆地“放”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扶中有放且敢于和善于放,才可能引导学生由半独立探索走向完全的独立活动,养成真正的独立自主性。那么就需要我们去当大草原的放牧者,松开手中的绳索,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合适的草源,他们会“吃”得更饱,更欢。《容积单位》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学具:教师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带5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水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
  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个人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
  生1:我们将1升满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生2:我们组把500毫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倒两次正好装满,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生3:我们把1升水倒回到500毫升烧杯中,也是倒了两次,说明1立方分米=1000毫升。
  生4:我用1升的水往500毫升的烧杯中倒,发现1升=1000毫升的关系。
  生5:我知道,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学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
  学生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放出精彩
  “放”就是充分给学生自主权,课前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寻找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体验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
  在新人教版五下《通分》教学中,我决定第一课时只学习“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较”放在课后研究,即:“请你比较3/4和5/6的大小,看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进行比较。”果然,在第二课时,学生汇报了多种方法,有的让我始料未及,如:(1)画图比较,可以用线段、圆、长方形……(2)通分比较。(3)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4)与1比,5/6比3/4更接近1。(5)都化成小数再比较……教师巧妙地“放”擦亮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课堂学习更加有趣,更加精彩。
  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只要我们扶得有效,放得精彩,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游戏表演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辩论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写写画画中展示才华、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1]叶青楹.小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扶”“引”“放”“移”[J].江西教育,2015(11).
  [2]陈静.扶放结合,发展数学思考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6(06).

  • 【发布时间】2016/9/6 16:53:10
  • 【点击频次】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