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要重视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深层次挖掘

 

【作者】 曾春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要重视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深层次挖掘


湖南道县白马渡中学 曾春玉


  【摘 要】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具有内容丰富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的教材,一直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我们要用足、用好教材中的课程资源,也要重视教材中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因此,创造性使用教材,用足、用好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 初中语文;重视教材;资源挖掘;提高效益

  当今语文教学都注重开放课堂的打造,讲究把“语文”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忽略了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有的老师甚至觉的教材课文年代久远,不适合学生的阅读需要,因此在教材的阅读教学中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教材所选文章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学到精髓,应该成为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的有效渠道。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而编排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词句,学习文体特点,积累文本写作知识用于写作表达。
  一、细酌文本用辞,积累语言资源
  语言的积累需要深入理解文章词句,领会文本遣词用句的艺术性。古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经典,现代文的遣词造句也非常讲究“炼字”,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文章的词语运用,理解词句表达的丰富内涵。有的文章集中于一个字,被称为“文眼”;有的文章围绕一个句子展开,被称为“主旨句”。这样高度浓缩文意的词句需要斟酌细品,挖掘深意。有的词句描写生动传神,学生可以由此得到更多的启发。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的巧妙,这是很多讲究“炼字”的文章都会提到的范例,“绿”字形容词用作动词,既包含了形容词的意蕴,又含有动词的效果。学生可以由此模仿诗句说句子,只要能够说出含有形容词动用的句子即可。学生只有把学到的内容用起来,才能实现词语学习的内化,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源。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描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一系列动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探、攀、缩、微倾”足以体现父亲穿过月台的艰难,从而表达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学生要明确对人物的描写作用,从而赋予这些动词更多的情感内涵。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便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点,所以文本用辞需要学生赏读分析,并当成范本研磨,提高自己的用辞能力。
  每册教材每篇课文每页下面都有一些重点词语的注音及释义。有人把课文中的注解称之为“助读系统”,叶圣陶曾说过:“凡教课之际宜令学生明晓者,注之务期简要明确。所注虽为一词一句,而必设想乃于通篇,乃于学生读书为文之修习真有助益。尤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所不易明晓者,必巧譬善喻,深入浅出,注而明之。必不宜含胡了之,以大致无误为满足。注若含胡了之,教师亦含胡了之,而欲求学生之真知灼见,诚为缘木求鱼矣。”这些注释在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起到极大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注释的利用。
  二、关注文体运用,总结规律特点
  记叙文在小学阶段学习较多,学生比较熟悉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记叙文一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规范地叙述一件事情,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歌颂某种精神。随着学生接受能力的提高,八年级逐渐接触一些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从题目中就可以确定说明对象,然后根据老师讲解的说明方法进行分析说明对象的特点,这类描写建筑的说明文大多运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像《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则运用的是逻辑顺序。九年级则要重点学习议论文,从论点、论据、论证着手总结,分析文中运用论证方法的句子,用教材实例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
  在学习文章内容时,老师首先要为学生确定文章的文体,强调文体特点以及阅读的重点。记叙文的阅读要把握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相对应的信息筛选出来,就可以掌握文章大意。说明文要首先确定说明对象,分析文中所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总结出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掌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并能够针对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议论文的阅读要把握论点、论据、论证,从论证方法入手分析,便可以得出结论。小说的阅读则要从分析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入手分析,具体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根据每种文体的特点,以教材课文为实例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运用。每一篇文章的阅读学习都是对文体规律的强化,只有充分利用课内教材,才能有效拓展到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三、梳理谋篇思路,分析学习借鉴
  教材中的文章是作为例文选编的,所以在谋篇思路上具有典型性。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后还要分析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借鉴文章布局的技巧并运用于写作表达。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整体把握的能力,有利于提纲挈领理解文意。构思谋篇能力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把握,才能逐步提高,教材课文语段结构清晰明了,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范本。
  如在《苏州园林》一课,整篇文章都是围绕“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一句展开的。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美,层次分明,首尾呼应也体现了文章的结构美。学生在阅读时要及时回扣中心句,加深对苏州园林“美”的体会。《背影》一课,文章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把与父亲相关的事串起来,自然流畅表达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学生在阅读时找出这四次背影的描写,与题目相联系就可以整体把握文章。
  教材课文都是按照统一主题编排单元的,文章选材、结构安排也有相似之处,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断学习积累中提高对文章的把握能力。结构布局是一篇文章的支撑,把握结构特点就可以整体掌握文章思路,阅读和写作都将变得更加容易。
  教材文章包含着更多的技巧信息,要靠老师带着学生进行挖掘发现,而且教材人手一本,阅读学习比较方便,有利于老师提出统一要求,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学力相匹配,是最好的学习资源。老师要重视教材文本的利用,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内容,提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归纳总结更多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综合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青春.重视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6).
  [2]郑玲.充分重视语文教材目录的助学功能[J].广西教育,2016(05).

  • 【发布时间】2016/9/20 11:00:59
  • 【点击频次】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