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关于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体会

 

【作者】 帕力扎提·艾力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于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体会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九小学 帕力扎提·艾力


  在这三年的网校学习中:让我懂得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身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我来说这个专业培养了我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受到了有关汉语系统的理论、发展历史等基本的训练。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具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具备了具备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和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我们的一共学了19课的专业课知识关于思想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必修专业知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俗学、古典文学、红楼梦文学等就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培养了我们适应对社会的认识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而且也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对一些专业科目的认识如下:
  一、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的思想也在大跃进,作品更是如此的高、大、全、的形象这是港台文学,给我们一丝的清醒。
  1、如茹志娟的《百合花》一条被子引起了主线,故事结尾小通讯员的死更是感人 也显示了战争的残酷。人的生命显的脆弱不堪。茹志娟说:“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都不是真人真事,也不是依据真人真事来加工的。但是小说里所写的战斗,以及战斗的时间地点都是真的。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之一,总攻海岸战斗的时间,正是1946年的八月中秋。那时候,我确实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里做战勤工作。我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也正是去借被子。入夜以后,月亮越升越高,也越来越亮,战斗打响了。最初下来的,都是新战士,挂的也是‘轻花’。越到战斗激烈,伤员下来的越少,来的却都是重伤员。有时担架刚抬到,伤员就不行了。担架就摆在院子里,皓月当灯,我给他们拭去满脸的硝烟尘土,让他们干干净净地去。我不敢揭开他们身上的被子。光从脸上看去,除了颜色有些灰黄以外,一个个都是熟睡中的小伙子。我要‘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这种感情确乎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就有的。我就着那天上大个儿的圆月,翻看着他们的符号,记录他们的姓名,单位。心里不可遏制地设想着他们的家庭,亲人,朋友,他们生前的种种愿望,在他们尚有些许暖意的胸膛里,可能还藏有秘密的、未了的心事……它们就这样刻在我的心里了,直到现在,清晰度仍然很好,毫不受岁月的干扰。
  2、《游园惊梦》 白先勇 台湾作家的《游园惊梦》是一篇让人读出来有种悲凉在里面的小说。那样的深知世间的一切,活的是那样的清醒且理智。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总是像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总是会一下子涌来好多人,他们往往不需要刻意地表白自己,也不需要更多的笔墨交待。只是在一投手一投足之间,就已经将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一切都交待清楚了。这或许要归于白先勇的意识流写法。也只有这样的写法,才能在让所有的故事讲述的,看似凌乱的人物,却有不凌乱的故事情节。其实惊醒的何止是梦,其实还有别的部分,苏醒的也许不仅仅是生命,其实还有现实。这一次她又来游园了,当她穿着在旧时的旗袍,原以为自己还是那时的钱夫人,还以为自己还是那时候的风光。可是她的梦还是惊醒了。这便是人生吧!当从梦中惊醒时,这才发现自己的。原来所有的,无非是梦一样。其实当窦夫人问她对有什么印象时,她只能喃喃地道,这里变的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小说总是在写之前要找到切割点的,,能够一刀下去,看到每一个层面的。那不是一朝一夕的可以练成的。也不是一刀下去就能够找准地方的。其实写小说真的不容易,其实写什么东西都不容易。文字有时候就像一座华丽的宫殿,而每一个写字的人,都需要将自己脑海里最美丽的东西用文字将其搭建起来,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能够为其美而吸引,那时候功得圆满。可是这又谈何容易?毕竟这是脑海里最美好的东西,是抽象的东西,像借用文字建造,那还是需要学习与磨练的
  二、红楼文学;
  我们称之为-红学《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红学界对《红楼梦》的作品主题没有疑义,都认为《红楼梦》有“情”、“恨”和“空”的三重主题。但对《红楼梦》为什么确立“情”、“恨”和“空”这样三重主题,似乎迄今没有哪个学者能说得清楚。 洪升在盘山产生了《红楼梦》创作冲动之后,首先必须明确创作主题,即自己要写什么,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确立“恨”的主题是没有疑问的,《红楼梦》的创作冲动就产生于“恨”。恨什么?恨谁?一恨那个弃用石头补天的“女娲”,也就是恨那个革去了自己功名前程的朝廷;二恨“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的自己,在锦衣玉食时“耽搁花笺彩纸”,不务正业,无能不肖,以致今日穷困潦倒,“于国于家无望”。 洪升为什么确立“情”的主题呢?这是洪升人生的感情经历决定的。洪升有两个聪明美丽的亲妹妹,还有诸多“霜管花生艳,云笺玉不如”的表妹,从洪升形容她们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她们都是才女,都与洪升从小一起联句酬唱。她们的命运都很悲惨,洪升的两个妹妹,都因为婚姻不幸,年轻轻就夭亡了。洪升的妻子黄蕙,字兰次,是洪升的嫡亲表妹,从小青梅竹马,前半生与洪升的感情经历十分缠绵,后半生又同洪升相濡以沫,过着贫苦困顿的生活,可谓为洪升还了一辈子眼泪。洪升的十二个表姐妹,个个美丽聪明,都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又全部落得“千红一哭”的悲惨命运。在《红楼梦》的创作中,“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表现“闺阁中历历有人”,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洪升为什么还要确立“空”的主题,写“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呢?这是由洪升家庭的真实经历决定的。洪升出生于杭州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洪家是一个经历了一百多年繁华的东南“望族”。到了清初,由于改朝换代的原因,洪家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家族把振兴的希望,寄托在洪升身上,而洪升却因为自己的“荒唐”,永远断绝了仕进前程,也同时永远断绝了洪家在新王朝复兴的希望。事实上,洪家在洪升生前,就亲人流离星散,富贵一败涂地了,真可谓一片茫茫白地,洪升由此确立“空”的创作主题,是势在必然的。
  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学科的优势,有传统的、西洋式的、中西式的。更加丰富我们的眼见和拓展了我们的知识层面。这是文学独创性和开创性典范。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也为文学所着迷。

  • 【发布时间】2016/9/20 11:06:02
  • 【点击频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