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作者】 何 倩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贵州省普安县南湖街道第一幼儿园 何 倩


  雏鸟振翼,可爱但却危险。吃饭、穿衣、娱乐玩耍是幼儿的日常生命活动。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育。老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孩子,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在愉快就餐中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且因为他们刚换了环境,脱离了亲人的呵护与宠爱,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与新奇。这个时段,正是老师对他们进行良好进餐习惯培养,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游戏、故事、儿歌、表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操作,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餐前活动的组织
  1.餐前安静活动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教育幼儿吃饭时要专心。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也可在餐前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向孩子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宝宝身体的益处,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
  2.餐前洗手
  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儿歌:挽、挽,挽袖子,冲、冲,冲湿手,抹、抹,抹肥皂,搓、搓,搓泡泡,洗、洗,洗干净。帮助幼儿记住洗手五步骤:挽袖子、冲湿手、抹肥皂、搓泡泡、洗干净。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和方法,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加强幼儿就餐习惯的培养
  1.循循善诱,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小勺
  小班不会拿勺吃饭的幼儿占70%,这个问题在幼儿进餐的所有问题中是最好解决的。因为这是在成人过分的疼爱中没有学习、锻炼的机会,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发展得不太好。这样的幼儿,他并不抗拒进餐,你只要给他详细的语言和动作的示范指导,提供机会,让他们进行操作训练,他们很快就能掌握这一技能。
  2.创造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
  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孩子掉饭菜、剩饭、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宽容、谅解孩子。
  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批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
  3.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情况
  挑食的现象在班上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小班幼儿比较多,占班上人数的65%。而且,我还发现一个怪现象:有的家长会特意对老师说我家的孩子什么不吃、最喜欢吃什么等,他们已经成了孩子挑食吃饭的支持者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方面要做好的家长工作,让家长明白,孩子挑食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不利于孩子健康,请家长与老师共同配合,来改变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故事讲解,情感迁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故事中会有许多的小动物,这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非常喜欢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爱屋及乌”的心理,让小朋友来尝试了解各种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吃。比如故事《小兔乖乖》中,兔妈妈去采萝卜和蘑菇,回来小兔们都爱吃。介绍萝卜、蘑菇,并且还介绍几个相关的菜肴,让小朋友也来假装吃萝卜和蘑菇,吃了会变得很聪明,战胜了大灰狼。从而激发小朋友想尝一尝的欲望。
  (2)餐前诱导法
  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地吸吸鼻子,夸张地说:“哇,今天的饭好香啊,看, 还有鸡蛋、胡萝卜,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
  (3)浅尝即止,逐渐加量
  不愿意吃的东西摆在面前,是一种压力,非常影响进餐的情绪。这时对量的有效控制,有助于给幼儿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
  “浅尝即止”是第一步,尝一口,试试味道。反正就是一口,吃下去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应。因为少,所以只是浅尝,压力相应地就会比较容易排除。这一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得让他的身心慢慢的适应食物、接受食物。
  “逐渐加量”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由少到多,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等待。说话得再三思量,不能因为一句话而前功尽弃;表扬得适时给予,让他的行为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给他信心,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
  (4)座位安排法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就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5)表扬、奖励法
  点滴的进步来之不易,一定要保持住。这时抓住孩子“爱表扬”、“好表现”的心理,给予孩子一些言语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不但会让他的好习惯养成,还会让他更自信。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个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
  三、注重幼儿进餐后的卫生教育
  在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还提到: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那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也许第一次、第二次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协助,但慢慢地,从“不觉到自觉”、“被动到主动”,他就能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卫生也从老师口中的一个深奥的词语变成了他的一种自觉行动了。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壮成长。

  • 【发布时间】2016/9/20 11:27:26
  • 【点击频次】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