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意识

 

【作者】 陈 渝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意识


广西陆川县米场镇新民小学 陈 渝


  学生有了问题,都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都会有创新的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深思善问、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大胆提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害怕答错、怕羞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提问。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学生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的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我们都可以不轻易否定,应耐心的提示学生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主动提问。
  二、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巧妙提问。教学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质或信息或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或是借助挂图,或是讲个故事,或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只为他们白日做梦数据信息,让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搜集信息感受信息的过程。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你会解决哪些问题呢?”在老师鼓励性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提出各自有特点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有所选择,灵活处理:对于比较简单的或是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问自答或相互问答,一点即过;对于突出本节课重点、要点、难点的新问题,要把它板书出来,重点讨论解决;对于那些也是新问题然而与本节内容无关或是比较复杂然而目前又不学习的问题,可以板书在黑板旁边,鼓励学生课后研究。这样处理层次清楚,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既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问题意识,同时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心理上获得了满足。同时,在教学中学生问题的提出有时是他们计算或是操作中生产的。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得戌认识、发现数学方法和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如在“面积单位”的练习课中,学生通过用单位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大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过程中提出并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问题,进而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学会了猜想与难的数学方法。
  三、认真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善于提问。要想让学生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关于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抓本质的东西,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同伴的提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要关于向同伴学习,学习同伴优秀的思维品质,学习同伴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之间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如果说在培养学生“会问”的过程中老师的“民主意识”和“问题意识”很重要的话,在培养学生“善问”的过程中这两个意识同样重要。只有尊重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和学生交流,心理处于安全状态下的学生才“敢问”、“会问”、“善问”;同样,老师要有了“问题意识”,才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起重视,并能灵活地做出处理,引导学生做出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善思善问”。
  四、紧密加强知识联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质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进行了质疑,也是培养学生“善问”的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简洁的文字表述,诱发新邃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从而提高对教材的研读兴趣。例如:从观察年历卡2月份的天数发现了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后,请学生研读教材结语:“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是闰年。”结合教材注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引导学生提问“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来判断哪一年是闰年呢?”……一个个问题既激起了学生精读教材、读透教材的欲望,又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知识介绍中。同时,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和事,养成质疑提问的好习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的知识产生认知冲突,这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良机,要适时引导。例如结合平均数的知识,让学生判断下列说法哪些不合理,为什么?1、身高145cm的小明要到平均水深110cm的池塘游泳会不会有危险?2、小力8步走了520cm,平均每步走65cm。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也得以落实。
  总之,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决定了他们好问的天性,这正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先决条件。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在数学课堂上把时空让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提出一些喜欢研究的问题共同探索,那么“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的现状将会改观。 

  • 【发布时间】2016/9/20 11:28:25
  • 【点击频次】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