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

 

【作者】 钟 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 


——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尝试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芳林学校 钟 华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成员之间提供合作的机会,增加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预习;合作学习;评价

  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为成员之间提供合作的机会,增加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实施于课堂,受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一定能将其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交流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将小组合作学习延伸至课堂教学之前及之后,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
  为了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我分以下几个阶段做了尝试:
  一、组建小组,吹响号角
  班级中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比例、学习水平、交往能力、兴趣倾向等进行合理搭配,每组4-5人,精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各项活动,为促进和提高小组研究问题的能力吹响号角。
  二、全面推进,稳扎稳打
  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展开活动。但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从上课开始到下课就结束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就要开始,课后仍然需要延伸,必须全面推进,稳扎稳打,才能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1.课前预习,提高小组自学成员的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了顺利展开预习活动,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确定合适的预习内容。现行的教材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而且,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然而像“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发现规律”之类的知识就不适合学生预习,因为这类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刚接触预习的学生会缺乏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因此,在初期阶段,可由教师设计预习要求和预习题目,确保预习的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比如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可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学习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摆一摆甚至剪一剪,为理解和掌握新知做准备;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知识则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小组成员在明确预习要求后首先独立进行预习活动,在此基础上学习组长组织组员展开初步的汇报与交流,让组员在小范围内对新知进行完善,为课堂上的学习与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学生适应了预习活动之后,可由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制定预习要求并展开活动,教师可选择性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进行了解与掌控。
  由此,学习小组的活动从课前预习拉开了序幕。
  2.课内交流,提高小组成员的思考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的预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但有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无法解决的。在此基础上,课内的小组活动就要以展示、交流、辨析、完善及应用为重点。
  3.课后督促,提高小组成员的自律能力
  由于课堂交流的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无法及时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进程,而鉴于现有的教学条件,师生之间的人数对比严重失衡,部分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困难,不少学生不愿意和老师探讨学习中的困难,或者害怕老师说自己的问题是幼稚简单,所以就放弃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此时,学习小组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当组员遇到困难时,本组成员可以对其进行帮助,或一对一辅导,或几个人讨论,以动带静,以面带点,绝不丢下任何一个。同学之间的亲密友爱,使得大家愿意把自己的学习困难提出来和同学交流,而同学也在互相帮助之中得到快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巩固,这样的和谐氛围是课堂无法达到的。
  如果遇到个别“小懒虫”,学习小组的监督机能就要充分发挥出来,小组成员或轮番上阵,或齐抓共管,或“晓之以理”,或“威逼利诱”,绝对不给他偷懒的机会。在久而久之的督促下,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自律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组织评比,推波助澜
  在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效率低下的状况,而且是普遍性的问题。要想获得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除了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与责任分工、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外,还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1.适时评价:对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针对性评价,在此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
  2.单元评价:当一个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时,可组织各小组对这一单元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例如本单元哪些内容的学习活动效率比较高、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时活动形式是否需要调整、组员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各个小组活动情况的比较等,在此评价的基础上各小组形成下一单元活动的目标。
  3.阶段评价:在大约一个月的学习活动后,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阶段性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调整努力的方向。横向比较主要是将本组的活动成效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寻找存在的差距,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得出下阶段活动的重心。
  以上评价要实现本小组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及教师点评相结合,实现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推波助澜。
  长久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允许自己发生转变。我们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要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要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我们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 【发布时间】2016/9/20 11:30:12
  • 【点击频次】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