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作者】 赖秋丽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广西陆川县大桥镇大塘小学 赖秋丽


  【摘 要】 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但是,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错误地使用了这一教学形式, 重复预留问题, 统一预留问题等, 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压抑了学生的消极情绪, 让作业丧失了其应有的功效, 本文就以数学学科为例, 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教学;有效性

  作业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是对课题知识的延伸和补充,通过作业可以起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的作用,同时通过作业亦可以实现对问题拓展和延伸,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都与作业这一教学活动密不可分, 但是, 在实际教学之中, 往往有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 过分追求作业的数量, 而淡化了作业的时效性, 让学生每天都沉陷于题山题海之中, 作业负担沉重, 逐渐产生厌倦感, 丧失学习的兴趣, 不利于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学校的教学之中, 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反思, 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业教学模式的作用,使其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工具, 仍需我们共同深入探讨解决。
  一、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现状
  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仍不能摆脱考试选拔人才的模式, 这也使得数学作业这一教学形式变了味, 教师开始预留更多的数学作业,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做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 有一部分教师甚至认为, 学生题做得越多,其所能掌握的知识面就越广,所以每次都给学生预留了较大的工作量, 让学生对于作业这一问题感觉到身心疲惫, 并形成了期望能够投机取巧, 敷衍了事的心态, 这种现象无论地域 (发达地区或偏远山区) 和年级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不同程度的课后作业已经成为学生的过重负担,无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给学生的课后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 学习负担的不断加重导致多数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去逃避完成课后作业,造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因素: 1 ) 小学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过于单一, 显得枯燥而无趣; 2 ) 学生迫于教师与家长的威慑, 过于强调结果忽视完成过程, 抄袭现象严重;3 ) 作业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作业布置量过于巨大, 学生完成效率低下。
  二、如何改善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1、数学作业精炼化, 重 “质” 不重 “量”
  虽说量变引起质变, 但在布置作业方面能否 “ 有效 ” 形成质变, 并不完全取决于作业布置的数量。 过于依赖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是错误的做法,并且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 诱发学生厌倦感的产生, 让学生开始主观上抵抗课后作业, 使得课后作业效果降低。要改变这一点, 首先, 作为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问题, 并能够从主观上主动设计选择题目, 布置数学作业要有质量, 要精挑细选, 选择具有典型性、 系统性和全面性的题目, 摒弃传统教学中熟能生巧的错误观念,避免布置大量重复的习题,选择的作业题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同时所选题目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 巩固性、 层次性, 所选题目内容要从学生实际能力情况出发, 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心挑选出一些适合本班学生的作业内容, 利用学生独特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方法新颖、 思维有趣、 时代感鲜明的题目来进行课后作业布置。
  2、作业形式多样、 灵活
  作业的预留需符合教学大纲以及课堂教学目标,不应该随便取材, 为完成而完成, 作业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作业设计形式更应该灵活多变,切莫成为机械工具,有研究表明, 机械重复的联系, 虽说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这种方式费时费力, 学生也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其中, 不利于数学思维灵活性和拓展性的培养, 所以,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潜心研究作业习题类型, 精挑细选, 实现作业形式开放性与探究性相结合; 顺向和逆向相结合; 分化与同化相结合; 类比于对比相结合等, 多种形式交叉运用,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作业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动机,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机是一个维护和推动某项任务继续下去的源泉和动力,兴趣是人积极探索失误的认识倾向,虽说是非智力因素,但是在人的治理活动中这些因素却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影响人对事物的积极态度。
  4、注意完成作业主体的态度反馈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 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所使用任何教学方式或设置的任何教学内容,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所以主体感受也是教师所应该及时给予关注的教学部分, 每次课教师会布置相应的练习题作为作业, 但是这些作业往往教师没有经过认真挑选, 随意性较大, 难免出现机械性重复作业, 这就会导致学生因练习时间长, 但是教学效果却不明显,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对学生能力给予正确的评估, 转变学生态度,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且通过作业的反馈,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并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 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任务,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总之,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教师要通过作业之一有效形式,随时掌握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 并针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时调整教学方式, 教学计划, 以便充分发挥作业这一教学形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M ]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S]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典型报道) 江苏教育领跑全国[ J] . 江苏教育, 2005( 7) : 30-32.

  • 【发布时间】2016/10/12 12:54:29
  • 【点击频次】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