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障碍及对策

 

【作者】 任燕春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障碍及对策

 

四川省旺苍县国华镇中心小学校 任燕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特殊的优势。概括地讲,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力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创造思维能力,正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摄取,对文章内容、艺术形象的感悟与创造等引发并表现出来的。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甚至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人为的障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过于偏爱“求同型“的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获取高分,教师过分强调求同思维的训练,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参及习题的所谓标准答案。而求异思维的培养,则往往被看作是离题的、费时的“画蛇添足”之举。这种求同型的教学及测试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2.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和“照案宣讲”
  教师上课时,一切均按教案、教参实施“注入式”、“满堂灌”,不容学生有质疑问难、思考实践的余地,对学生出乎意料的提问不理或不置可否,情急之时还要横加训斥。长此以往,怎能不使学生的智慧与灵气磨灭殆尽?
  3.教师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
  不少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不能大胆地向“轻车熟路”告别,不能积极的扬弃与创新,使得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学生对教师盲目迷信
  小学生对教师普遍怀有盲目崇拜的心理,老师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不容怀疑和违背,这种盲目迷信的心理,使学生习惯于做忠实的听众,抑制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阻碍了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
  要克服上述四种障碍,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必须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
  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思维的主动性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支持与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为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氛围。一堂语文课,如果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一问一答式的内容分析上,学生很少“动脑动口动手”,是不能培养创造力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读书、思考、语言训练都自由。为了让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语文基础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词语的理解为例,单靠教师的直接讲解,学生的机械记忆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己去理解词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方法去阅读赏析。
  2.开发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如前所述,教师往往偏爱于求同思维的训练,而忽视求异思维的培养。其实,求异思维乃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笔者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1)邱少云可不可以从火中跳出来?在激烈的辩论中,让学生领悟到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2)你能否给果文换个题目?学生们纷纷发言,想出了《勇敢的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英雄》等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题目。如此层层深入的求异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开启学生求异思维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某些问题,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传统思考方法,采取反向逆推的思维方式,往往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3.积极激励引导,增强创造的信心
  激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它是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不可缺少的手段。首先,要科学制定创造力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尝试成功。学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消除对创造“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教师在制定创造力培养目标时,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过浅或过深的目标都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要舍得鼓励。除鼓励创造力发挥得较好的学生外,对创造力暂时“低下”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创造火花”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以期形成创造的“燎原之火”。笔者在教学《凡卡》一课时,要学生分析生字“摩”的字型结构,一个学生说,“摩”字由三部分组成,“广”字头,中间是个“林”,下面是个“手”。我肯定了他的分析。但是,另一个学生说,“摩”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个“麻”字,下面是个“手”字,这个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对这位同学的不同见解异常兴奋地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引导他发现了不足。
  4.教师善于创新,开掘源头活水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与发展,必须要求教师首先是创造型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引流创造的源头活水,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施加“润物无声”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还有较高的灵性和创意,便能把学生培养得各个有灵性和创意。从而进入了为师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勤学博览,积蓄知识储备。21世纪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实践型和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博览群书,才能以高品位的文化素养适宜社会的挑战,才能掌握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2)强化创新意识,实施创造性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教师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 【发布时间】2016/11/20 21:22:31
  • 【点击频次】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