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

 

【作者】 赵 波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

 

贵州省威宁县六桥街道白马小学 赵 波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使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性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地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主体,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的创新,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这要求教师认真研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杜绝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
  (二)为学生集斌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
  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创新。
  首先,应极力制造和谐宽松的气氛,自由的环境,从而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发现和创新。其次,使教学相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一种平行、民主的师生关系。最后,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知困然后能自强。
  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
  据统计,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认识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有效,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丸,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教法与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教师必须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捉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开始时,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学室编著:《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李建平:《新课程、新创意》,(教育发在研究出版)2002年第3期。
  [3]宋乃庆:《中国墓础教育新课程的理一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4]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发布时间】2016/12/7 12:04:00
  • 【点击频次】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