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作者】 胡恩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贵州省独山县第五小学 胡恩清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教学第一线教师,深感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很紧迫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1、创新精神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创造,创造是提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品的活动;创造是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推理能力,它是一个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连续体。我对创造的理解是:创造是每个健康的人,包括小学生都可以具有的,是通过动手动脑,利用其己有的知识独到地解决问题、发现新规的心理能力。创新和创新精神完全不同,我认为创新精神的内涵是指一个健康人既有创新欲望,又有创新活动。创新欲望是指一个人善于发现问题的推理能力:创新活动是指一个人善于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力。创新欲望和创新活动是创新精神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没有创新欲望,就不可能有创新活动,也就不具有创新精神。
  2、小学生创新精神的表现。小学生一般不具备高层次的创新活动,但仍然具有创新精神。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依然是由创新欲望和创新活动组成。小学生的创新欲望是用好奇、好间的形式表现;学生的创新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向独立、独特地探究新的方向发展,否则,新只能箅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二、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1、如何营造“创新教学情绪”。“创造教学情绪”是给学生以情感感染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动机和需要,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质疑、求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教学的情绪场,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主动中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动,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耐心倾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甚至粗暴训斥,学生就会害怕提问,不敢提问。就会打消学生尝习的积极性,禁锢学生的发散思维,阻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2、提供学生参与创新的机会。
  学校教育主要是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也就在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创新,提供学生参与创新的机会。传统的“你教我学”、“教师抄、学生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样只能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它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现代知识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其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探索而得到解决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形式来求其面积。然后引导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学具,分组折、拼、移、转。从拼成的长方形图形中,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而后推导出其面积计算公式“:=ah??。
  三、怎样创设创新思维空间。
  延缓判断,创设思维,同一件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路,正所谓“条条大路通北京”。教师对学生回答不要立即作出评价,而不应作任何反应,使学生继续处于积极思维的“愤”、“排”状态。
  我们的教学应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鼓励求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例如:在教学通分以后,出示“比较专和亲的大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比较。要持之以恒,强化发散性思维训练。
  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包括形象性发散思维和抽象性发散思维。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形象性发散思维。实践证明,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编等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四则运算定律后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简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出示“用一根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和宽分别为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围成的长方形中面积最大为多少平方厘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种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 【发布时间】2016/12/7 12:04:32
  • 【点击频次】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