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中小学文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小学文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研究


新疆霍尔果斯市高级中学 李海萍


  【摘 要】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具体地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主要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达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关键词】 渗透德育;尊敬师长;热心助人;德育素材

  一、什么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体地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主要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达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通过分析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历史和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和新课程的理念,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使德育回归到应有的核心地位。
  二、德育渗透的理念依据。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在科教育中明确,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相关学科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的指导意见。
  三、德育渗透在小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政治思想教育,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创编幽默故事
  小学生喜爱听故事、讲故事,故事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收集与创编更多的幽默故事,以此来化解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激起小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学生一笔一画地描,整个教学枯燥无味、单调沉闷、呆板乏味,学生死记硬背,对这些汉字并没有太深的印象与持久的记忆,没有达到智育与德育的统一。鉴于此,我收集并整理一系列幽默故事,将一个个静止、单调的汉字串联起来,赋予这些汉字以生命,让它们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2)组织趣味游戏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爱玩耍,钟爱游戏,将游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机制,设计集知识性、德育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趣味游戏,这样真正实现了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获取知识,提升道德,从而达到预期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形近字、同音字等在书写时常常出现,我们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平时出现的错别字,在学生之间展开一场激烈的“慧眼识字”,让学生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写出正确的字,看哪个小组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3)开展课外活动
  小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难以进行更为广泛的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我们要在搞好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的同时,为学生开辟更为宽广的平台,将教学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真正实现道德行为准则与实践行为的结合,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内化,以让学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自觉化行为。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互助互爱、团结一致、热心助人,我们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结对子进行课外辅导、生活帮助等等;教育学生要认真书写,不写错别字,我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大街,一起来寻找户外广告、店面名称以及各种媒体中存在的错别字现象;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我在课下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这样的课外活动将理论与行为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认清道德的重要性,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将之真正地与自己的生活与行为结合起来,这样更利于学生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从而使得德育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过阅读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从文本阅读着手。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阅读文本当中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树立文道统一的思想,不能将语文教学当成是知识传授的工具,而因此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在词语、句子、篇章段落、语法等基础阅读知识的学习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应该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阅读教学的升华,利用这些文本当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并将阅读过程中领会的道理和获取的正能量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得到的,都实现了思想和内容的统一,每一篇文章都能够清晰地呈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展现了文章的内在灵魂。教师可以将这些文本当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学生的阅读文章进行分类,如爱国教育类、助人为乐教育类、尊老爱幼教育类等,通过不同模块的阅读教学,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在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秀品质内化成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课程中明确了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不应该把德育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内容贯彻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加强德育的教育。
  1)善于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素材
  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度的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在文字里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哲理。作为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实施德育参透,巧妙地融入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寻找最佳结合点和具体有丰富内涵的知识点,使之附着有物,“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讲解《冯婉贞》一文时,要紧紧抓住她的“情”“谋”“志”“智”四个方面特别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她的“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之谋,“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之志,“急逐弗失”之智,无不是中国人民近代抗暴斗争的光辉写照,强烈地感染着学生,使他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唤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此外,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德育典型:在秋风中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大下寒士俱欢颜”的剧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在岳阳楼高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改革家范仲淹;黑暗中疾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斗士鲁迅。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从《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身上学会怎样爱国;可以从《向沙漠进军》一文中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在《斑羚飞渡》一文中体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在《白蝴蝶之恋》中学会尊重生命;在《两小儿辩日》中懂得谦虚好问;在《散步》中学会尊老爱幼,培养道德责任感,等等。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思想感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沿着课文所指引的正确方向慢慢开成。因此,语文课本可以成为引导学生道德成长的教材,每一堂语文课堂都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2.善于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这种教育模式是很枯燥的、机械的,这种教育方式显得很空洞的有些像口号,很明显这种教育效果显也是没有成效的。如何运用好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向。
  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忘我的境界。如教师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镜头是文章的重头戏,在学生品读这一情境时,可以播放歌曲《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鬃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
  优美的文字与动听的歌声交融,令人动情。学生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体味父爱,理解父爱,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重新审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父亲的关系,重新审视所谓的“代沟”,从而学会爱自己的父母。教师在教学《散步》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编话剧体验文章中的角色,体悟“我”“妻子”承担着道德责任。
  语文是一门丰富的课程,也是一门最有潜力的课程,更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课程,努力做到把德育渗透与教学很好结合起来。同时,也是真正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志、陶情、冶性、锤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教师要树立“德为先”的思想境界。真正从学生培养品德为目标,帮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

  • 【发布时间】2016/12/27 16:57:15
  • 【点击频次】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