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与反思

 

【作者】 王 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与反思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高桥乡初级中学 王 玉


  初中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乃至大学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初中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等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初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的影响,阻碍了体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一、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什么最重要?不是经济、不是政治、不是高科技,是人才,只有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发展,社会才能进步。而成为人才的第一要素是,他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格,没有一个强壮的体格,那么所有的一切就失去了依附的载体,所以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就是锻炼他们的身体,确保我国的体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开展。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体质、促进国民体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成长的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体育教学的观念和认识,才会在这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体育运动,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体育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特有的节奏和体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锻炼了我们的体格,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观点和看法,调节我们的身心,使我们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舒缓了我们的压力,带给了我们快乐和激情,有句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通过体育课来展示给学生的,所以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
  加强体育教学的意义,也不仅仅是锻炼一个人的身体,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孩子身体的发展,加强身体的抵抗力,更能为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体育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使一些不良的情绪得到发泄,由运动所带来的身心的愉悦也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现代社会的健康,不在是身体的健康,而是指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奋发图强、勇于进取的多方面的优秀品质,所以体育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必需品。体育这项运动为一个人的健康和心理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强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现状 
  1.上级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和场地器材缺乏。多数学校领导把教学改革的重心倾向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与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科目上,没有重点考虑体育改革。需要的器材不能得到满足,专业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引进,中学的体育课在很多领导看来就是活动课,学生只是学习累了出来活动一下。学校也不会将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因为搞好体育活动是要花钱的。另外,体育器材比较容易损坏,新增器材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器材。 
  2.教学方法落后,专业老师缺乏,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中学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这样,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发挥。我们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学校场地的限制、教师专业的不同,导致学生只能在给定的几个项目上选择。此外,一些中学学生比较少,体育老师就相应的比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一两名体育老师,这样无疑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体育项目也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兴趣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 
  3.教材陈旧、重复过多,脱离学生实际。中学体育教学是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不思创新,课堂教学仍然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教学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在学,高中学习过的大学还要学,这在教学中,脱离中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体育课,表面上愿意,内心却极不情愿,严重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三、建议
  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地方弹性和特色。”学校可以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做投射门,跳绳可以做绳操、拉绳等;还可以制作简易体育小器材;利用新兴运动器材、项目,如:软排等;还可以利用民间资源优势如:秧歌、舞狮、抖空竹、放风筝、打得锣、滚铁环、踢毽子、荡秋千、连脚板等。另外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的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学生了解的新知识。
  2、规范教学全程,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本,重视教学全过程的科学、合理和有效。根据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可利用课程资源,梳理现有的场地设施,充实教学所需的设备和器材,用新的课程理念加以整合。
  课前,研制教学(学段、年段)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和课时计划,注重单元计划的制订,设计灵活的单元模块,供学生、教师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与组合,充分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课中,学练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安排适宜的运动量,机敏修正课时计划,教师引领适时评价;课后,主动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要分清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非教学项目的测试应安排在课外,重视教学的计划性、有效性,杜绝随意性。
  最后,要关注学生学练的反馈,把信息传输、实践探索、总结反思紧密地结合起来。要通过开设公开课,参与或观摩研究课和展示课等活动,实现教与研的对话,充实自我、反思教学、提炼经验,提升专业化和教学研究能力,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教学资料的积累,把结果反馈与教学工作调整及自我评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行为的规范水平。
  运动是需要终生进行的,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养成了这样的素养,才能在生命的进程中时时刻刻都进行体育运动。初中的体育教学奠定了一个人体育的素养和认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做好初中体育的教学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改变现在的错误观念和认识,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才能真正的把一个人培养成才,促进我国国民的体质,促进我国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征宇.试论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心理科学。 
  [2]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7-105.

  • 【发布时间】2016/12/27 21:13:11
  • 【点击频次】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