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生活作文教学艺术略谈

 

【作者】 王琳琳 付新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生活作文教学艺术略谈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小学 王琳琳 付新华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关注儿童,了解儿童,从儿童生活入手研究作文教法,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把作文课堂变成鲜活生命的活动场所,努力实现从关注作文教学到关注儿童生活的转变,这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笔者通过在学生中进行“生活作文”实验表明:作文教学只有抓住“生活”与“儿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练笔、多思考,敏锐地洞悉小学生的生活及情感变化,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流淌,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学生作文如果能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为前提,再加上教师的精心指导,习作思路才会宽广。那么,如何才能“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进入生活”呢?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习作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习作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美好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的添置……观察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多的典型习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习作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习作主题。如进行写人习作的训练时,若单靠习作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可以组织学生“夸××”或“我佩服他(她)”“他(她)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习作兴趣,又有可能选取出表现人物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的同时,收获习作素材,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教师要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如种植花草树木,让学生了解植物地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快乐;遇到困难、挫折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材料库”。
  二、描绘生活,掌握技法
  1.从单项素描开始,夯实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绘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描绘,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起来才得心应手,运笔自如,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真切。因此要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中要抓好如下几种素描:物件素描、植物素描、动物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通过素描练习,学生练就了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2.分类指导,掌握写法。
  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个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个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写事呢,若写一件事,则要注意:记叙要完整,“六要素”缺一不可;内容要具体而有条理,事情的经过要详写;用准人称,写出真情实感。若写出几件事,则要注意:中心明确,先后有序,有详有略,注意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让几件事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提倡“我手写我口”。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这样学生才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自然地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
  三、创造生活,展示自我
  1.听声想象。
  实践证明,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提供各种音响,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在指导听声作文时做到如下几点:收集声响。借助录音机,有目的地采撷各种声响,注意各种声音之间的联系,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如把“笑声”、“掌声”、“喝彩声”这些生活中常现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先反复播放声响,让学生弄懂有哪些声响,各是从什么地方发出的,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当时的生活情境。学生想象时,教师不作出某些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先求“大胆”,再逐步纳入“合理”;据声写文。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基本内容后,教师再提出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让学生独立命题,构思成文。
  2.看物联想。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习作课上,教师可有意识地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例如出示“一张照片”、“一本荣誉证书”、“一封表扬信”,再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找出它们的横向联系,接着根据问题组织讨论,想象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独立成文。
  3.动手创作。
  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让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如笔筒、装饰画、手工纺织物脱颖而出,让一项项构思独特的小发明,如“橡筋动力航模飞机”、“摇控电动快艇”、“自动驱蝇器”、“吸尘黑板擦”等也在比赛中获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设计生活。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人物角色。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学生在习作中的每一细节,都是未来社会的格局,他们的敢想敢做,也许令你叹服!
  设计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怎样搞才能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可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活动方案都让学生自己设计。
  设计美化校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怎样使校园香化、绿化、美化。发动学生仔细察看校园环境,针对地形位置,构画创建方案。画廊的安排、雕塑的造型、花坛的装点、喷泉的分布、假山的式样……。学生的设计也许充满童趣,也许具有现代气息,不管怎样,那都是学生主人的身份的很好体现。
  另外,还要让学生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成了全面发展的“小能人”。

  • 【发布时间】2016/12/27 21:24:45
  • 【点击频次】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