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让课堂变得简约而不失丰满
如何让课堂变得简约而不失丰满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一小 罗丽明
【摘 要】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人们终身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课堂教学是语文基本功的主要训练场。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就应对传统阅读教学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便破除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努力改革阅读教学。在以往的课程研制模式中,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习者常常只被置于课程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地位。整个活动过程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活动目标单一、教学过程呆板、课堂教学“满堂灌”,整节课教学内容显得臃肿而没有实际效果。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效率
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民族素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一项奠基工程,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
课堂教学是语文基本功的主要训练场。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我们就应对传统阅读教学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便破除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努力改革阅读教学。
在以往的课程研制模式中,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习者常常只被置于课程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地位。整个活动过程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活动目标单一、教学过程呆板、课堂教学“满堂灌”,整节课教学内容显得臃肿而没有实际效果。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意即: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最终是让学生能够不依赖教师,自己去发现、掌握学习规律,独立求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而不是事事处处都由教师“包办代替”。
一、我们应该让课堂教学变得简约而又丰满。
摒弃繁琐的提问与发胖式的分析,留下“主干”与“中心”,并以此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能在读中感悟的就以读为本,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与为本,与老师,与同伴的对话中,感受形象,悟情明理,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
例如我在教学《日月潭》这一课时,整个教学流程非常简约,课堂教学环节大体是这样的:读题解题→初读找疑→自读全文→检查自读(相机学生字解新词)→再读课文→学生质疑→扣疑学文(相机住重点段落反复地读,深入地悟,及时地写)→走近作者→拓展阅读→总结本课。引导学生充分地读通读顺课文后,让学生质疑。整篇课文,是在帮助学生解决一个个疑问中得以理解、升华。同时,抓住重点段落反复地读,深入地悟,及时地写,真正让语文课回归语文。这一课堂教学流程,看似简单,实则操作起来一点都不简单,需要教师极强的临场调控引领能力。简约的教学流程又不失丰满充实,孩子们不仅情趣激昂而且受益匪浅。
二、充分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由操作,充分利用课件里贮备的课文朗读,生字词库,课文动画,有关资料,实践录像等,让学生在网上浏览查阅,自由徜徉,做到“六可”:可调、可看、可读、可勾、可写、可议。如:我在教学描写《日月潭》形状的段落时,为了让学生对日月潭的样子有更深刻的印象,我首先利用课件播放一幅在空中航拍的日月潭图片让学生观看,接着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然后根据文中的描述加与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日月潭。自读自勾,小组讨论,协作学习,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真正起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应关注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我们深知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方法应朴素、灵活,朴素能使学生明白地参与学习,灵活能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并选择适当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各种手段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时,我们尽量排除生活经验中消极因素的干扰。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如在执教《自相矛盾》一文时,只抓住一个“戳”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懂一个字,一问“课文写的用什么戳什么?”二问“如果矛戳不穿盾,说明什么?”三问“如果矛戳得穿盾,说明什么?”这三个极富情趣的问题加之艺术的引领,聚焦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当然,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活跃了课堂氛围燃起了学生的求学欲望。整个教学过程既简约而又不失丰满。
- 【发布时间】2017/3/21 20:43:23
- 【点击频次】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