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英语生活化初探
小学英语生活化初探
新疆伊犁巩留县第一小学 孙适华
【摘 要】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依托课堂教学手段,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小学英语生活化,才能使英语学习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孩子们的一项技能!
【关键词】 技能;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教学内容也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当然,语言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要把语言知识落实于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听、说、读、写的质量。在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的同时,又不能忽视知识的学习。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储备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之中,达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学习,以便他们走入社会之后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
人们运用英语进行交往和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等,必须依赖听、说、读、写;学生必须通过大量听、说、读写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奠定基础。为此,听、说、读、写既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又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听说和读写之间的关系及其密切。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可以促进语言表达和展开。即听、读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说和写的表达技能,而语言表达和展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理解、分析和加工能力的客观标准。小学学段听、说、读写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有其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少年儿童的语言是从日常语言环境中习得的,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遵循一般规律。即:从听别人说话进而模仿说话,逐步掌握和运用各类词语,并按照言语表达规则表达自己的意思,用语言与人交流。这一习得语言的过程对小学学段英语教育有积极的意义。学英语必须有尽可能大的有声文字的英语信息输入量,必须有来源、题材和载体及内容广泛、表现形式多样的英语输入量。英语课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要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方式,多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如声像材料的示范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英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接收、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英语的思维、联想、想像、判断和推测能力,增强语言的分析加工能力,进而丰富英语词语的存储,强化语言知识,促进语言的表达和创作能力。然而,仅仅依靠语言的输入是不可能形成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还需要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来检验和促进语言的吸收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在增加可理解语言输入的同时,不断进行基于理解基础之上有效输出的实践活动。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低段(1-3)年级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到了高段(4-6)年级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缺乏语言环境,大部分学生家长以不懂英语没办法辅导为理由,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全靠课堂学习,不督促孩子及时记忆单词读对话;二是到了高段的学生不愿张口说英语,基础差的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自信心。更不愿意张口说英语。三是今年高考的改革,对英语的考察方式的改变,学生觉得英语学习不重要了,对英语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可见,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依托课堂教学手段,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只有让我们的课堂正真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现学现用;学生们才能学的轻松,老师才能教的轻松。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小学英语生活化,才能使英语学习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孩子们的一项技能!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我先后教过幼儿英语两年、小学英语十一年,初中英语一年,孩子年龄越小越早接触英语越好,“呀呀学语,鹦鹉学舌”,这学期我任教一年级的英语。记得一有一次,下班后我在散步,恰巧碰上我的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当时我们相对而视,擦肩而过,那是傍晚8:00多,夜幕降临了,她说:“Good morning!”,我第一时间随口说“Good evening”进行了纠正,呵呵,出于本能吧。我当时暗自骄傲了,看,我的学生在用英语跟我打招呼呢,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既是她从我身边过去还没能听清我说了什么。可见,英语就应该是用来日常交流的,这也说明了我们新课改的正确性,从教师思想的转变到教学行为的转变,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到学已之用的生活化转变,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小学英语生活化将不会遥远!
- 【发布时间】2017/3/21 20:45:08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