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导入语设计

 

【作者】 周彩芬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导入语设计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源镇金江小学 周彩芬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语设计得巧妙,就能起到先声夺人、拨动学生心弦和激发学生兴趣之功效,教师要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短的时间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其情,引其思。导入语设计有很多种方法,现在谈谈我的浅薄见解。
  一、情境导入法
  小学语文课中有许多课文意境优美,文笔清新。在教这类课文时,我们可以借助课件创造出课文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进入课堂。
  我在教学《尊严》一文时这样教学的,(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教师首先展示一群逃难人的视频和图片, 引导学生用5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 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展开想象, 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你们看!(出示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说感受:逃难的人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步履周围蹒跚,饥寒交迫,可能马上就要死去……用文中的词,也可以用自己想象出的词语或句子,体会这群逃难人的处境是多么的悲惨,多么的可怜,多么……)
  师:这样的一群逃难的人最需要什么?说得真好,需要食物,需要睡觉,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师:是啊,当善良朴实的沃尔逊人用美食款待他们的时候,“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结合视频和图片中的悲惨,可怜的逃难人当他们看美食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展开想象,放入朗读当中,读好“连”“顾不上”“狼吞虎咽”)
  师:这么多可怜的逃难人中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难道不要美食吗?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拒绝食物呢?因为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因为他要尊严!
  二、谈话激趣导入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学习既学得快又学的牢,既学得轻松又理解的透彻。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着独特的审视力。所以我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激趣这一导入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悬念导入法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秘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种心理。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导入发,就是直接介绍新课的作者或主要内容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我先介绍课文的作者:李时珍是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了几件事?究竟是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李时珍》就知道了。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音乐导入法
  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人平等,当音乐声响起,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能立刻活跃起来。如果能在课堂导入中能适当运用音乐,一定可以缓解学生课间疲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六、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对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因为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从儿童时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人们沉醉其中、乐在其中。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七、谜语(游戏)导入法
  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游戏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知识点编成谜语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八、导游解说导入法
  小学语文课文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无所不及,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相关的情景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视觉,身临其境,促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思维。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导入,首先播放威尼斯城市风貌及风土人情,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的概况。又如《彩色的非洲》一文,图片出示非洲动植物彩色的、自然景观彩色的、艺术彩色的,美不胜收,学生完全陶醉其中。
  九、简介背景、作者导入法
  对于那些社会背景距现在较远,寓意含蓄,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而了解写作背景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于这类课文,可先直接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者或背景,然后再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加深理解。中国历来有“知人论世”的传统,并且课文中的许多作者无论是文章还是人品都堪称学生学习的典范,导语以此为切入点,必使学生对作者肃然起敬,从而愿意走进作者,渴望读他的文章。如《伯牙绝弦》的导入,通过背景的简介,即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学课文热情。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背景材料层层铺垫,相关材料互相渗透,有时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精髓,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导入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教材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处理。选择恰当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小学课堂教学任务重,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 【发布时间】2017/4/9 10:32:17
  • 【点击频次】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