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 卡毛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学 卡毛草


  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广泛运用,让我们先来看看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这样的一些现象:有的课堂任由学生自主,课堂气氛太活跃,语文课成了表演课;有的依然老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太沉闷,难以跳出传统教学的圈子;有的脚步过快学生难以接受;有的拓展过度,语文课成了资料课;有的民主放任,语文课成了小组讨论;有的一味强调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观看课欣课……这些显然都不是有高效率的课堂。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受到广泛质疑的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纷纷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逐步摆脱以往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初中语文综合水平。本文将从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途径出发,探讨教学手段对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作用。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大纲,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课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激发了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要能吸引学生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应以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课文的起伏节奏和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课结束时,注意增强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开头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或者利用故事导入,或者利用挂图导入,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音乐电影导入。不论哪种都要注意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课堂中。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课它姓“语”,就是要紧紧抓住语言文字不放松,就应该着眼于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在语文课的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从文本中能感到语言文字之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那流动着的语言文字之美。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普通话要标准、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声音还应该具有美感,语言还应精炼传神,教师发挥语文教师的个性优势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乐在其中。
  三、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课堂上重讲规律,教方法。
  规律具有重复性和普遍性,只要具备一定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情况就必然出现。因此,给学生讲读写听说的规律,才是讲到了点子上,讲到了根本上。这样做,才会出现一以当十、一举多得的局面。
  在语文教学中讲规律,除了讲读写听说自身的规律之外,还要讲理解、记忆和使用读写听说知识时的各种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如同掌握了点石成金之术,就可以花费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多的收益。可见,给学生讲规律,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根本措施。
  教方法,就是向学生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方法可以引导人们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做一件事,在其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方法便是决定因素。掌握方法和不掌握方法,其情形是绝对不一样的。一个人去划船,先是在原地打转,就是不往前划行,后来改变了划桨动作,那船就乘风破浪快速前进了。一位颇有名气的京剧演员,有一句唱词怎么也唱不好,经一位名家指导以后,调整了发声和呼吸,一下子就唱得字正腔圆了。这两个事例都说明掌握科学方法是何等的重要!
  学语文也是如此。读有读的方法,写有写的方法,思维有思维的方法。不掌握阅读方法,就不能确切、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掌握写作的方法,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掌握思维的方法,就不能快捷、周密、深远地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六、课堂充分利用广阔的课堂资源
  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源。作为教师,除了把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使用以外,教学挂图,工具书、朗读磁带等也不可忽视就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电影(视)、网络等了解社会,顺应时代潮流,要让学生能融如社会,培养应变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有合适的条件,还可以带学生参观文物古迹和亲近大自然,积极挖掘、利用蕴涵在其中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中资源。
  七、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教师要根据教材科学设计练习,训练到位,及时反馈纠正。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7/4/20 16:17:19
  • 【点击频次】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