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作者】 欧小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广西省博白县双旺镇白平村小学 欧小明


  【摘 要】 自主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辟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新空间;明确布置学习任务,让合作学习更有目的性;因材施教,采用“多元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塑造学生的探究与创新人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真正进入了课堂,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教师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下面结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愉悦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是主持人、导演、教练、服务员等,而学生才是主人和上帝。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学起来,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要经过不断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牵动学生,使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兴奋、追随的状态。例如在教《黄山奇石》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学生活用文本,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深入许多。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辟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新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觉的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我和乌丽娜》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四、明确布置学习任务,让合作学习更有目的性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不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布置好明确的学习任务,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组员就可以发表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学生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得更有实效。
  五、因材施教,采用“多元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曾一度统治着我们的课堂,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弱化了主体意识与主动积极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听)也是单一的,思维少有联想与发散的余地,这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主动的探索中,其智慧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只有让他们在活动中(特别是适合自己的活动类型中)来完成学习任务,才会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在我采用的“多元教学方法”中,主要体现教师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多元化。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模仿表演、师生交流,配合教师提供的图片、简笔画、音像、多媒体课件等互动活动和视听手段来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学习类型——听觉学习型、视觉学习型、动觉学习型设计相应的教法,让几种学习类型的学生各自以自己擅长的方法类型完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思维与智力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如我在教学《鸬鹚》一课时,就力图贯彻“多元教学法”。在教2——5自然段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分角色表演渔人与鸬鹚,想象当时的情景。初步准备后,我随机挑选几名动态学习型的学生,分别扮演渔人和鸬鹚。在音乐的伴奏下,我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扮演角色的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表演角色的动作与忙碌的情景。其余的学生或听读,或观看,学得兴趣盎然,各得其所。在没有得到我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不仅能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出惟妙惟肖的神态和动作来,捕鱼的忙碌气氛也被学生渲染得淋漓尽致。对于本段的重点——理解动词的准确性和想象当时的情境都在师生的互动活动中完成了。这样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是在开放教学的空间,拓展教与学的交流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让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张扬个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总之, 自主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塑造学生的探究与创新人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 【发布时间】2017/4/20 16:17:38
  • 【点击频次】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