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银燕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广西博白县双旺镇中心小学 李银燕


  【摘 要】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强化教学策略,优化计算方法;加强训练,形成口算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培养;计算能力;兴趣;策略;训练;学习习惯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掌握了计算,便打开了通向数学王国的大门。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计算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计算标兵、计算不出错的免去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等方法,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二、重视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首先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引用下面的儿歌:“加减乘除是一家,我们学习要用它;加和减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两个弟弟一样大,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妈妈的怀抱是括号,括号里是谁先算谁。”
  三、强化教学策略,优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四、加强训练,培养能力,形成口算技巧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应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并要持之以恒。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学时,必须扎实地抓好“知识——训练——技能”的各个环节。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练习形式多样化。开火车、抢答、对口令、小组接力等,简便易行,讲究实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巩固和深化口算知识。根据口算训练重点,要选取较为典型的口算题,计算后再让学生说出算理,这样把学生想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有利于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计算中常用数据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本口算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还要利用数字特征和运算关系,自觉的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通过深入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五、变换练习形式,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
  我们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有趣的数据,巧妙的算法,新奇的形式设计计算练习。根据大纲的要求,坚持课内外相结合,不断变换练习形式,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例如开展“找朋友”,“红花配绿叶”,“白鸽送信”,争当“计算小能手”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随时验算的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孩子纠正:(1)仔细审题的习惯。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动笔计算。(2)细心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搬错,抄错,再进行认真的验算,看结果是否一致,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重新把题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来查找问题。(3)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凡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只有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以人为本,从细处入手,精心培养,正确引导,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才能使学生思维活动充分展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发布时间】2017/4/20 16:21:01
  • 【点击频次】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