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利用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几点策略
利用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几点策略
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东风小学 朱耀凤
《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其它能力。课标还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等。这种综合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是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文主题教学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要突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方法上从传统走向现代。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双向交流,是师生合作,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质疑,大胆创新。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创设宽松的阅读情境
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环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从而促进阅读想象思维画卷尽情畅想。人处于放松、自由状态时,才会产生阅读激情,迸发阅读的愉悦感,学生就会体验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阅读教学,必然实现阅读教学内容的自主性、合理性。教师只需实时倾听学生的阅读心得,对学生提出的阅读感想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从而使他们创新的火花随之燃放,使学生达到心灵舒展放飞,个性自由张扬的境界。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绪开放了,自主阅读的空间也就打开了,畅想阅读智慧的火花就会闪现,放飞阅读梦想必将全面贯彻,学生也能在愉悦的心情下展示自主阅读成就。
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有的学生建议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都应予以肯定。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灵感,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谈体会、细分析。这样,把教师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使学生学得自在,学得轻松。
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可以启发心智,兴趣可以激发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需求。一般来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确定他们的阅读方向,使阅读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律,同时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回归自主阅读的乐园。我在设计《惊弓之鸟》一课时,变平时的阅读为学生感兴趣的配音,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评论。变平时的教师给目标、方法为学生在兴趣中自主探索,确定目标;变平时的分析理解为讨论后的争辩;变平时教师总结寓意为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归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一份愉悦、健康的心态,并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打造敢于“质疑”的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代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凡卡》中,学生读了凡卡写的信封“乡下,爷爷收”“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问:信封这样写,爷爷能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总之,阅读是开阔学生眼界、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要由易到难,逐步养成习惯;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善于树立好的阅读典型,给予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良性刺激。久而久之,便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布时间】2017/4/20 16:25:18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