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学生爱上写作之“妙招”
让学生爱上写作之“妙招”
四川省仁寿县文林镇第三小学 毛洪英
长久以往,绝大多数的小学生无不例外地怕作文,怕上作文课,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认为作文难;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不讨好。学生一见老师的“红杠杠”,作文本就甩一边。久而久之,作文就成了师生之间的“魔障”。怎样消除师生间的“魔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在写作乐趣中多方磨砺,磨砺出它的色彩、光芒与灵性,让学生学会作文时更学会做人,学会写作时更学会思考,从而成就自己的完美人格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结合同行,先辈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体验,总结出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和学生习作内在规律的几步“妙招’。
一、兴趣磨砺,品尝创作之乐。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苦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兴趣,传统的作文模式: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学生作文交作文量就少、慢、差、费时,出现高耗低效现象。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一)、导写出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文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动脑筋的智力方面的工作,不能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可等闲视之,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导写最重要的莫过于写作方法的指导,为此,独创了作文“三三制”自悟法。
1、凤头:文章开篇象凤头新颖好看。
(1)第一用诗词、名人名言、歌词、俗语、拟声词开篇,这样开篇的好处是吸引读者。为了直观形象我采用了简笔画法,画了两叶片。
(2)第二句点题,给人紧扣题目来写的感觉,同时也防自己不知不觉写跑题。为了直观形象我在第一句叶片上画上一朵花。
(3)第三句初表中心,这样表明中心,不但给别人一种总体印象而且给下文以启示,以利于过度或是选材。为了直观形象我在第一、二句上加画一斜线下画许多虚斜线。象是一株野花已扎根泥土。
2、猪肚:容量大,文章似看山不喜平。
(1)二部分可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事列特别是记事、写人的文章。
(2)小标题法、并列语句法不但醒目而且文章内容丰富、储量大。
(3)还可采用句首中心句或句末总结句等形式。让文章富有活力。
3、结尾:文章结尾要象豹尾短而有力。
(1)结尾第一句必联系上文来写,给人首尾呼应之感。
(2)第二句必点题议论,抒情有感而发。
(3)联系自己或社会生活实际进一步议论,深化主题。当然也可用特殊的形式如排比句,有力的疑问句结尾等。
(二)天才的诗人,初尝创作之乐。
我这招“三三制”自悟法,也还真管用,每届学生都是从不愿写作,怕写作到积极写作,乐于写作,从一篇篇稚嫩的习作中,你会发现学生不但是语言的天才,他们更是天才的诗人,是造物的精灵,是语言文字的天使,他们的智慧闪现出的光芒常使我目瞪口呆。如微风乍起吹皱了河面,微漾的涟漪是河水的皱纹,那是河水老了,多美的诗呀!晶莹的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想象多奇特啊!学生品尝到了创作的乐趣,写出了不少个性张杨、特色鲜明的好文章。
二、以教材为范本,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爱上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每次习作前,教材中的课文内容都会围绕本次习作选相关内容的经典美文,供生借鉴赏析,我在这些经典美文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我只做重点指导和点拨,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特别要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技巧。古人云:“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断难产生内蕴丰富的优秀之作。
为此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每天要求学生自由阅读一节课,让学生阅读有方,读有所得心有所感,做好读书笔记,随感等,不计形式,有感而发,随想随写。诗圣杜甫一语道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要充分、准确地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必须从阅读开始。读好书,读经典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每一个民族传承明的根本途径,更是每一个国民提高自身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读好书能给人以智慧智慧阅读能打造智慧人生。
三、让学生在百态生活中观察、品味人生真谛、灵活思维。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让学生深入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让作文走出课堂走向校外:观察名胜古迹,周边公园游乐,认识社会百态,培养其写实事、抒真情、说真话的写作态度,让五彩斑斓的生活成为每个同学写作的源头活水。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用我口说我心想,以我手写我心想,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让学生无拘无束来练笔,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多安排自由作文,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排除作文的消极心理,鼓励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不拘形式,灵活自由,主要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储库灵活思维。灵活性的创造思维是需要艰苦的知识储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善于运用脑海中的材料积累,知识积累才有“灵机一动”的实现可能。
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飞跃中感受创作之乐。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想象世界永远大于周边世界,甚至可以大于现实世界。想象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中心内容。
1、指导学生真实、合理地想象。
语文教材中的“看图想象”和“编童话故事”是想象作文的练习。要鼓励学生真实的想象,合理地想象。
2、“小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小学中、高段课本每册都有多次小练笔,教学中我帮助学生设制情境,寻找写的契入点,让学生有兴趣写、乐于写,比如,《中彩那天》车开走后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想象人物各自语言、动作和表情。阅读教学中只要有精彩、感人的段落我都会安排学生几分钟的“小练笔”如学了《小木偶奇遇》后,要求学生续写,学生的想象太丰富啦!创写出被红狐推下河,没淹死的木偶,身上突长磨菇的木偶等等合理奇想。
五、榜样诱写,敢写作,让作文成为培育智慧的生命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我除了多方激发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外,还下水写,如学生学了刻画人物描写课文后作文,我就给学生念我写的获奖作文《瞧!这二叔》,当学生学完记事课文后,我就给学生念我的案例作《拾金不眜变凑曲》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的诱写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可怕,明白了写作并不是作家的专利,懂得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人交流,只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各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就能写出优秀的习作。
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学会创新思维,这不仅是理论的,也是实践;不仅是理想的,也是现实的;不仅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作文教学的高境界。所谓知识,就是看见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所谓智慧,就是面对一粒沙子,能看到一片沙漠,正是这种智慧的诱导下学生看到了文后的风景。
六、合作、探究、互评互改,踏花归来马蹄香。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每次习作后,我都蒋学生分组评阅,按要求仔细修改,拿不准的让组长定夺,再由,组长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交作文。最后交流写法加深对自己习作的认识;讲评作文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
总而言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多想“妙招”,教师可以不是天才,但教师可以成就一代天才。假如教师只有一桶水,教师要指给学生一条河。让学生爱上写作,善于写作乐于写作,让学生带着爱心去看天空,带着梦想面对每天初升的太阳,未来的作家不是梦。
- 【发布时间】2017/4/20 16:51:50
- 【点击频次】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