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多措并举,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 曹淑桢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多措并举,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南隅小学 曹淑桢


  小学作文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件皱眉头的事,而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件让他们苦思冥想的难事。因而,一听到“作文”两字,许多学生不是抓脑袋,就是不知如何下笔。怎样才能使学生领会作文怎样写?写些什么?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探索的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力求做到: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的一些感受。
  一、情趣引导,焕发写作灵感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激发兴趣和爱好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关键。因此作文教学离不开良好的情趣参与,否则,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写作兴趣的所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是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二是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欲望;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返向成功的基点。我充分发挥“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作文中人物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设身处地得去体会、去感受、去写作。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利用电教媒体、小品表演、游戏等),利用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共鸣,并创造条件,营造情感倾吐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烦心理,真正地喜欢作文,这也为学生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打开通道。
  二、积累素材,拓展知识空间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我平时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我还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除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我还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每天把看到的,听到的,还有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我总结写日记的好处是: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二是可为自己的那份美好的回忆。开始不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自由,可以抄几句格言;写一件趣事,做到每天检查,慢慢的改为每周检查一次。日记中,不管怎样,只要勤写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们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自觉写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通过多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增强。
  三、广开阅读门路,提高写作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我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练习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写作方法,并应用于作文中来。
  四、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用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学生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学生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去探索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了一篇篇情文并茂的佳作。
  五、畅所欲言,鼓励个性表达
  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个性表达,就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在内容上,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因此,我们要使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文章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自己的见解感受;写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真实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比如在上作文课时可以上一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试验课。让学生产生兴趣,积极的参与到作文课堂当中来。引导学生会说,敢说。把自己的亲身体验给记录下来。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作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理话。一次考试结束了,当我把试卷发下去之后,考高分同学的那种兴奋及考低分同学的那种悲观,明显的写在学生的脸上,我适时的抓住这个时机,要求学生把卷子收起来,写下此时不掺一点儿虚假的感受来。这时,学生在作文里尽情倾诉着当时内心的喜与悲,极大限度地发挥着他们的才智。然后,我为他们提供能够展示他们作文水平的平台,让他们感受“真实的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日成就的。只有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可提高。兴趣爱好是写作的关键,只有你有了兴趣才会喜欢它才会乐意去接受它、去学它;而学会写作、懂得写作的方法,能推动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让学生更加喜欢写作甚至爱上写作,成为小作家。

  • 【发布时间】2017/5/8 14:33:06
  • 【点击频次】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