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作者】 周桂云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小学 周桂云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迅速普及和提高,语文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时代,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宽广途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认真研究、实践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进行各种语文教学的有益尝试、探索,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优化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我在教学《望洞庭》一课时,首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展现洞庭湖的美丽画面,音箱里同时传出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诵:“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湖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舒缓流畅的音乐、满怀激情的解说相互揉合在一起,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洞庭湖的美景。接着,我请学生把书合上,在头脑中画画,把洞庭湖的美景画出来。学生争着发言,一个个富有创意和想象的语句精彩地呈现出来:“我在广阔的海洋上画了一只白色的海鸥,展翅飞翔……”“我在湖中央画了一个亭子,许多人在亭上观赏景色……”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焕发出愉悦的情感。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突出了重点,分化了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寓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于活泼的形象之中,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利用动画视频,重现蝙蝠如何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飞行与雷达的工作过程,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抽象的原理讲解生动形象化,突破理解上的难点。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发明出来的。这样蝙蝠和雷达两者这一勾连,文本内容一下子成为生活中可见可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使课堂活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具吸引性了。我在讲《乌鸦喝水》一课时,随着《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播出,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使其形象鲜活,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观看,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感官的刺激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获取的知识长久地定格在头脑中。
  在教《山雨》这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欣赏了雨前、雨中、雨后图片,观赏了雨景视频,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受调动并结合起来,达到了有效品味语言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及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在雨景、音乐声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较好地突破了重点内容的教学。整节课学生学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让学生在“整合”中领悟了文章的内涵。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的优势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要让课堂锦上添花,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我们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的方式方法,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产生相应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7/6/5 18:48:08
  • 【点击频次】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