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挖掘学生业余兴趣
如何挖掘学生业余兴趣
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中心小学 勾祖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比如,一些体育迷,一谈起体育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体育比赛便想一睹为快,对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特别迷恋,这就是对体育有兴趣。一些老京剧票友们,总喜欢谈京剧、看京剧,一遇京剧就来劲,这就是对京剧有兴趣。所谓“打锣卖糖,各爱各行”,就是说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学习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是一种让人觉得很美的东西,比如美的图画,美的书法,美的文字,美的服饰……对学生要求的爱好不必那么多,培养出一两个就好。比如课外预读、绘画,一直坚持下去,因为是自己觉得值得捍卫的东西,跟梦想一样。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是一切的开始。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不断接触的信息中进行过滤,慢慢沉淀一件件的事情,那些能够留下的,便是兴趣。当学生发现一件事情,做起来很兴奋,能带给他成就感和快乐感,即使不给任何东西,他也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么不必再怀疑了,学生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这时,老师就要正面引导,努力扶持,让学生摆正自己的心态。他的自己的出发点在哪里?围绕出发点去完成先关事情。引导学生,兴趣爱好,不是为了拿得出手,不是为了给自己挣面子出风头。
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 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个体爱好带进课余时间。让学生能做自己喜爱的事,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学生对身边事物(阅读、绘画、歌唱、舞蹈等)不感兴趣,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要相信学生,先给他们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观念和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事例、著作,让学生在自我感受到兴趣所带来的魅力,让学生觉得有了兴趣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要用优美的语言刺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针对孩子的特点,不能完全凭家长的好恶而主观臆断。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气质选择最适合孩子的项目。如:孩子喜欢画画、手工制作、音乐、体育等,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买些书籍给孩子适当的引导,也可参加一些相应的兴趣班等。家长要循循善诱,使孩子的爱好相对稳定,步步深入,在众多爱好中形成一个中心爱好。由单纯从兴趣出发转到有目的的去发展特长的轨道上。不能见异思迁,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当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鼓励他战胜困难,坚持到底。要通过兴趣的培养提高孩子做事认真坚毅的意志品质。在具体的过程中,家长可提一些有效有益的建议启发孩子去思考,鼓励他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儿童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易被冒险、赌博等事物所吸引。如现在迷恋电子游戏机、扑克、麻将牌的儿童越来越多,这些游戏和娱乐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颇大。所以,教师引导家长要从小注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有意义的兴趣爱好,逐渐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
对学生兴趣的挖掘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世界,一旦他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持久地去认识世界。社会、自然界中的各个领域都是丰富的知识宝库,父母的重要责任是引导孩子去探索,另外,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性格,使他们逐步形成有毅力、有理想、面对任何事冷静,善思考的良好习惯。
- 【发布时间】2017/6/5 18:59:28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