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思想品德课问题情境创设的尝试

 

【作者】 孙业山 郑秀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思想品德课问题情境创设的尝试


山东省安丘市经济开发区中学 孙业山
山东省安丘市新安街道新安学校 郑秀华


  所谓“自问”,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自主选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提出学习问题。而所谓课堂自问,是在课堂教学信息的刺激下尤其是教学问题的诱导下,学生自己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这种自问,可以是学生个体的自问,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自问。在一个充满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由驰骋的状态。在自由状态下的课堂自问,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活跃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对提问的“对答如流“上,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不断地产生、提出问题同样是学生思维活跃的显性特征。从这个角度而言,一堂成功的课,不能光看学生解答教师问题的数据量、质量,还应该看学生产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如何才能实现学生的自问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做起: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先决条件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最佳优势。然而,这些最佳的优势能否有效的利用,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师生关系。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的观念仍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学生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认为是对老师不敬、没有好好听讲、或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更谈不上自问意识了。相反,如果教师能转变教学观念,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学生自问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开放,充满活力课堂氛围的创设,是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基础
  1.以问题情境唤起课堂的生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但是,教师要引导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的去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2.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课堂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习心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提给学生,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沉寂的课堂,学生说话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合作、讨论都成了这些课的亮点所在。可见,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会得到诱发和补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使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中解决,使本来能解决的问题找到更便捷的方法和圆满的答案,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其实,这样的交流比结论本身更重要,讨论和争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自问意识。
  三、客观地确定目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恩格斯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目标不能达到或者学生自认为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努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其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并及时的加以肯定、鼓励、强化,以保持其自信力,发挥创造潜能。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次的训练。这样既满足了优秀的学生需要,又照顾了其他多层面的学生,从而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会因目标的实现而获得成功机会,增加自己的自信心。而后教师再逐渐提高要求,再制定目标,使其在能够获得成功机会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达到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目的。
  四、学生个性化阅读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自问意识的重要途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体念、自我认识和自我鞭策,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扩充课堂学习的内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在预习中思考、提问,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就会让学生一种深入读书学习的期待和注意,培养了学生的自问意识。
  六、丰富课堂自问的策略,做到课堂提问与课堂自问的有机统一
  (1)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学生为自已的提问和答案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许而感到欣喜不已,为自已的学习获得成功而兴奋。于是,学习出现竞争:与别人竞争—你的问题提得好、答得好,我要比你提得更好,答得更好;与自己竞争—我明天的问题要比今天提得更好、答得更好。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他们都有渴望获得更大的成功。
  (2)培养好问的习惯。课堂自问的前提深入钻研。钻得越深,问得越深,答得也越深。这样自问自答,学生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养成了好问的习惯。
  (3)坚持由浅入深的轨迹。在起步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肤浅。随着习惯的培养、兴趣的激发和训练的逐步深入,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逐渐深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再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一种多向互动开放的状态。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心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

  • 【发布时间】2017/6/5 20:19:29
  • 【点击频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