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讨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教学的策略

 

【作者】 桑 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探讨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教学的策略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第一完全小学 桑 华


  【摘 要】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学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它对小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游戏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教学目的。并且是按照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先后有序而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培养能力;游戏策略;学习热情;提高效果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品质能力
  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我校乌兰县第一完全小学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我校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体育游戏教学的每一个构思和步骤,将直接影响学生成长。一个对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不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线条的流畅,骨骼的完善发育,内脏器官的健全,而且也包括整体的匀称、协调发展,并且是按照生长发育的先后有序而进行全面地发展。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好动的特点,要想达到好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穿插一些游戏的成份,或者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由此可见,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教学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体育教学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体现了身体发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它的教学要在追求小学生身体改造的同时,注重学生无形的心理发展。因此,我校乌兰县第一完全小学体育教学要善于营造不同于智育教学的、生活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善于利用体育游戏活动自身所蕴涵的吸引力,并通过合理的游戏教学组织,使这种吸引力倍增和放大。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教学,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使人际关系宽松和谐,使小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中,在欢快愉悦的心境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兴趣,孩子们才愿意去参与活动。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游戏的情节之中扮演各自角色,更好地体会、认识生活。如:游戏《大鱼网》,一部分同学扮演围网捕捞的渔民;另一部分扮演活蹦乱跳的鱼儿。孩子们在游戏设计的精巧情节中,体会了捕鱼的过程,了解了渔民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渔民辛勤劳作的生活。另外,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让孩子们去思考与创造。又如:在《美化校园》的游戏中,老师发给同学花草、树木之后,可以稍加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发挥。使他们的构想、创造、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公德素质与综合学习的热情。
  三、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条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戏,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去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组织游戏教学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例如:在以往60米跑教学中,学生对60米跑感到枯燥无味。练习中表现出百般无奈,感觉十分疲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我采用了“人球比赛”的游戏后,效果就不同了。用球作为学生的比赛对象,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容易培养兴趣并能持久。
  (二)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的同时为多方面服务;有些时候,学生的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的乱跑,要发号施令时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了。我们要让他们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使得他们的积极性高涨,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化动作。并包含育人因素,使孩子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
  四、上好小学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体育强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要充分体验运动中的乐趣,这就意味承认个体差异允许每个人根据现有的能力去从事活动,享受运动。因此,创造一个大家一道去享受体育的学习环境,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协同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小学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走、跑、跳、跃、投、攀登、抓越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和严密组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果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第二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小孩的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此外,教师应有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学生的兴趣与体力的平衡,过度的兴奋学生不惜体力,这样学生很容易疲劳,会印象到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也不能达到体育煅练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情绪不高,游戏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达到上课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
  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并且不感到疲劳时,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
  总之,体育游戏教学是一种小学重点体育锻炼方法之一,它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同时必须兼顾好本校的教学条件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比如控制好小学生的运动强度,对体育教育事故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备案和预防。此外教师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7/6/5 20:22:03
  • 【点击频次】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