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 罗 天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奉合中心学校 罗 天    


  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做了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从事初中物理教育工作十多年来,总是碰到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课程缺乏兴趣的现象,学生对物理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物理相关概念和公式产生畏惧感、没有形成系统运用知识的思维习惯、把实验和理论知识脱节等的表现形式。从而矫正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兴趣等方面进行探讨论述。
  一、学生厌学物理的现状与分析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发展的一个重要成长阶段,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都有较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但在学习上,却同时存在偏科现象。在学习物理课程方面,这种现象占了20%以上。那么,经过总结,学生对学习物理课程缺乏兴趣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物理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和研究物理只是牛顿、加俐略等科学家们的事。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只是应付差事,把它当成完成任务来看。
  其次是,对物理相关概念和公式产生畏惧感。初中物理知识牵涉到很多的概念和公式。这些公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在课堂上教师作了讲解,教材里也举了典型的例子,但是对于初步形成抽象思维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运用这些概念和公式还是相对的存在一些难度。比如说,学到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进行计算时,教材里的例题只告诉你铁球重力为G=7N,完全浸没水中后受到的浮力多大?这样后学生对这类题就不知怎么做了,学生只看到铁球的重力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没有任何关联。由此对物理相关概念和公式产生了畏惧感。
  第三是,没有形成系统运用知识的思维习惯。初中物理知识,在教材上都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知识结构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但是,往往有些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时,只是偏执于一端,掌握了前面的,忘记了后面的;掌握了刚学的,丢掉了学过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比如:铁球重力为G=7N,完全浸没水中后受到的浮力多大?为什么学生不好解答,就是掌握了前面的,忘记了后面的;掌握了刚学的,丢掉了学过的。这题用到前面学过的密度计算公式ρ=m/V和重力计算公式G=mg和刚学的公式F浮= G排进行联合运算才能完成。
  第四是,把实验和理论知识脱节。实验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是较为关键的一个学习形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活生生的实验,具体的实物和事例,来强化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但是,有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验过后,却还是一知半解。比如:学生完成“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和“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时,虽然完成了,但还不知道完成后要记住什么,联接区别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只想等教师说出来。教师总结规律后大部分的学生只知道去背去记。没有把理论和实验跟实际联系起来,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室一般都是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至四只灯泡,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串联电路。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那么,要解决上述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的这几种表现形式。必须得矫正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物理没有什么用,就只是一些简单的规律,一些简单的概念等等,他们对物理这门课程认识不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从物理学科对促进人类进步产生的作用,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等方面进行引导。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让其认识到学习物理到底有什么用处。比如学到声学时,学生都知道声音只是用来交流罢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什么用了,有很多学生就不想去学了。这样情况下教师就必需告诉学生声音不仅用来交流在生活中有很多作用,可以利用声波来做倒车雷达、B超、清洗机等;学到汽化和液化时,根据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来制造现在我们所用的冰箱;学到色光的混合时,可以制造现在我们看到你彩色电视机;学到透镜时,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制造照相机、投影仪;学到牛顿的万有引力时,告诉学生要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去太空旅行已成为现实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学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制造“机翼”让飞机飞上了天。学习物理知识后在生活中产生重要作用的例子很多,告诉学生学习物理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很大,从而学生就会逐渐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对学习物理对他们有重要的作用,这样以后学生就会去学了。
  学到相关物理概念和公式,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要从物理学科的光荣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学习物理过程中关于物理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比如:学到力学及万有引力时,讲讲牛顿的故事。牛顿爱制作机械模型玩艺,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特别是牛顿坐在果园里,牛顿听到“咚”的一声,一只苹果落到草地上,苹果会落地,他想: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飞到天上去?月球不就像一个苹果吗?但月球为什么不掉到地球上来?到三十岁时终于把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全面证明出来,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基础。这样的故事能很好激励学生的学生物理兴趣,然后更好去理解教材的知识。还有学到浮力时,讲讲阿基米德浴缸洗澡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后更好去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讲了这些类似的故事后,提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结合教材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去掌握和理解。这是引导学生提起学习物理兴趣的关键所在。
  在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概念后,讲解例题时,教师要准确地,条分缕析地向学生分析好例子中的现象、条件。以及要运用到的公式。除了课程里的例子外,可以在相关资料上再寻找相关的典型例子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形成系统运用知识的思维习惯。例如,学到阿基米德原理时,例子:一个体积为200dm?木块,密度是0.6×10?kg/m?,把木块放在水中。①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②要把木块完全没入水中,要在上方坚直向下施加多大的压力?这类题既用到单位换算,又要用到重力G= mg阿基米德公式F浮= G排=F浮=G排=ρ液gV排,这样能很好让学生系统运用知识,熟能生巧,要多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多让学习做些综合性的题目,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系统地运用知识。
  总之,矫正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正确认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兴趣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 【发布时间】2017/2/11 20:05:51
  • 【点击频次】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