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语感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 方倩妮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论语感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前陈中心小学 方倩妮


  【摘 要】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就此提出四点建议:加强朗读,比较品味,独立思考,揣摩想象。
  【关键字】 阅读教学;感悟

  叶圣陶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不再套用“理解”二字,而是增加了“把握”、“揣摩”、“体会”、“领悟”、“领会”等一系列表示“感悟”的词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呢?
  一、加强朗诵,感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体味文章的形象、意味、情韵、气势。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阅读教学中,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自由地、积极地、反复地去读文章。诵读“既是感知言语的声音形态,又是抽绎意蕴。”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把书面言语转化成了有声言语。其实质就是文本对象与学生对象化的交互作用,学生不断调整着文本言语与诵读出来的声音形态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感悟文本的情意、韵味等。古人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教《丑小鸭》一课中的“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丑小鸭”一句时,二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这句殿后强调的修辞方法,我是这样做的:“鸭妈妈的最后一个孩子终于出来了,可是却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它的毛——(学生说:灰灰的),嘴巴——(学生说:大大的),身子——(学生说:瘦瘦的);丑小鸭的兄弟姐妹们赶来看这位新成员了,可是他们看到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它的毛——(学生说:灰灰的),嘴巴——(学生说:大大的),身子——(学生说:瘦瘦的);隔壁的其他动物也来了,啊呀,他们看到了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它的毛——(学生说:灰灰的),嘴巴——(学生说:大大的),身子——(学生说:瘦瘦的);哎,它真是——(学生说:太丑了)!难怪大家都叫它——(学生大声说:丑小鸭)!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朗读,很快就明白了“殿后强调”这怎么回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分角色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种方法能让学生进入到课文中的情境。如教学《一次比一次又进步》一课,我就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各自朗读它们的话,此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感受妈妈的循循善诱和小燕子的进步。这样才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发现观察的顺序和重要性。心理学中指出: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所以,让小学生来模仿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是让他们体会思想情感的好办法。
  二、比较品味,深化语感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文中关键词句的比较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读出语气神韵,从而领悟作者的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有效地培养语感。
  在教学《雨中》一课中的句子“雨中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飘带”时,我让学生找一些“雨中的马路”的比喻句进行比较,不难发现,文中的这个句子比喻贴切,不仅富有美感而且上下文连接适当。学生自然而然回肯定这个句子,也能很快地学习这种比喻的手法。又如《丑小鸭》中“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我问能不能把它变成“哥哥姐姐啄它,公鸡咬它,小鸟追赶它,猎狗讥笑它”,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发现,公鸡的嘴巴尖尖是“啄”,小鸟叽叽喳喳称为“讥笑”,猎狗跑得快才说“追赶”,每一个动词都有自己的特点,是不能随便跟换的。这样通过比较品味,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独立思考,丰富语感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教学要培养直觉,利用直觉反馈,激发、强化学习动机,并引导儿童通过读书思考,以验证自己的直觉正确与否,既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本身,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
  如在《赠汪伦》中,学生看出了“为什么李白将欲行时,汪伦才来送”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给他们揣摩、领悟的机会均等,在交流时,学生的回答很有创意。有的说:“如果汪伦提前知道李白要走,可能要准备一份厚礼。李白不愿汪伦这样破费。”“李白可能怕汪伦伤心,就悄悄地走了。汪伦见李白不见了,就匆匆赶来。”也有的认为“李白可能已告别过了,汪伦还想再见李白一面,所以又来了。”“汪伦开始可能用普通的形式话别,现在用踏歌来送别。”“汪伦开始可能故意不来,在这时送,可以给李白一个惊喜。”其实在教学中,提自己的问题,说自己的见解,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背景知识把书读活,由此得到的感悟也就凸现修改,显得丰富。又如课文《西门豹》,在学生读熟课文后可以这样问:“读了课文,你心中痛快不痛快?读了课文,你心中有没有佩服谁?读了课文,你感不感到愤恨?读了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到奇怪的?”这“五问”学生初读时都有所感受,且都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这些直觉,促使学生主动地读书、思考、讨论,可以使其进入新天地。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关键在教师要营造民主宽容的氛围。在阅读课上,我倡导:学习是美德,倾听更是美德。鼓励学生提问,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奖励学生创新求异。
  四、揣摩想象,升华语感
  语感具有联想性。叶圣陶说过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省略号,利用课文的结尾,利用文中人物的一个动作等来引导学生凭借想象之炬点燃情感之火。
  在《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梦。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这样问学生:“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过来,又将告诉‘我’什么?我’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已经被美丽的荷花吸引浑然忘我,好像与荷花融为一体了。学习《新型玻璃》一课时,在学习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功能和特征后,可以设计一个“21世纪国际新型玻璃发布会”活动,让学生扮作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型玻璃发明者来推销自己设计发明的玻璃,这样的想象训练学生非常感兴趣。
  来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学生才会在思维,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新的感悟,新的升华,然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为人师者,应该做个有心人,挖掘捕捉“语感”点,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时刻为培养学生语感服务,让学生从小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 【发布时间】2017/3/21 6:51:25
  • 【点击频次】445